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因患肠梗阻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半年复发率及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半年复发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肠梗阻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者尽快下床活动,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植骨与非植骨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柱支撑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植骨重建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植骨重建治疗。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3.1)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2.5)周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采用植骨重建内侧柱支撑与非植骨重建内侧柱支撑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施植骨重建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13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临床愈合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非手术组为79.41%,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早期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同时存在滑动和加压的功能,是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为非疤痕子宫(作为对照组),42例为疤痕子宫(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子宫先兆破裂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子宫破裂发生率(7.1%)明显高于对照组(0.0%),研究组产妇的前置胎盘发生率(19.0%)明显高于对照组(5.3%),研究组产妇的胎盘粘连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胎盘植入发生率(11.9%)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发生率(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6%),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63.7±12.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42.4±10.2)min,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433.5±30.6)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2.1±27.6)mL,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与非疤痕子宫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不仅会延长手术治疗的时间和增加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且易引发患者妊娠期间出现多种不良的并发症,因此临床需严格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前后路两种术式及预后比较分析。方法任意选取我科治疗中45例经前路减压植骨、K-PLATE内固定,48例经后路减压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共计93例患者术中创伤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期恢复时间及预后比较。结果93例患者均获得0.5—4年(平均2.5年)随访.在创伤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期恢复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但在腰椎融合度、腰椎稳定性、圆锥及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症状改善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爆裂骨折绝大多数病例采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胶体铋剂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显效45例、75.0%,无效1例、1.7%,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32例、53.3%,无效13例、21.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药物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自身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可以取得比胶体铋剂更好地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以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为标准,对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以及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初筛检测的88例患者的血清中,4种方法都是阳性的患者有56例,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阳性79例,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84例,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1阳性56例,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阳性88例。而在88例健康对照组中,经过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后阳性例数为85例,特异性为96.59%,3例阳性血清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χ2=16.3947,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TP-CMIA、TP-ELISA所检测出来的阳性血清标本,再做TRUST滴度以及TPPA复检,可以有效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管狭窄的CT和MRI影像特征及准确率,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36例腰椎狭窄的患者,分别对其CT、MRI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CT诊断符合的有36例,无误诊和漏诊案例,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符合的有32例,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88.9%,其中漏诊的4例分别为黄韧带肥厚钙化2例,体后缘骨质增生1例,下关节突骨质增生1例。结论CT和MRI应用在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皆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具有骨质改变、骨化及韧带钙化等病理改变,CT诊断的特异性更高,能够提供更为客观与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数据,是首选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1-2013.1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0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