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应用在疑难配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异常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先给予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排除、高校价冷凝集素检查后,再实施交叉配血步骤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00例疑难配血者中,ABO正反型不相同者28例,分别为自身抗体者(6例)、ABO亚型者(1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7例);16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抗-C、抗-D、抗-E(5例、4例、7例);肝素影响以及高效价冷凝集素者分别为5例、6例;后将外部因素排除后,100例疑难配血者均成功配血,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吸收放散试验使用在疑难配血中,可快速检测抗体和抗原,同时能够明确ABO血型;为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可实施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排除等测定;故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60患者进行头颅MRI、MRA、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检查,分析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41例患者有后循环范围内大小不同的梗死病灶,19例患者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6例有后循环系统阵发性发作TIA表现,未发现影像学异常病灶;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眩晕、肢体轻瘫、麻木、行走不稳、轻度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情况,危险因素多表现为年龄较大、高脂血症、颈动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要及时通过头颅MRI、MRA、颈动脉B超等方法进行检测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共聚物(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4头,每头猪选择腰2、3,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共16个椎间盘,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个椎间盘。实验组将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植入猪纤维环退变破裂模型处,缝合后纵韧带避免植入体滑脱,对照组直接修复后纵韧带,在术后24周与48周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猪建模后都成活,两组术后24周的MRI椎间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周的MRI椎间盘高度都高于术后24周(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两组都不能分辨髓核组织,纤维向内塌陷,纤维环板层出现显著断裂;术后48周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为透明胶冻状,椎间隙清晰,纤维环及髓核的界限清楚。结论自体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能促进提高椎间盘高度,安全性高,可改善椎间盘病理学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切口硬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95.0%、切口感染率5.0%、切口裂开率0%、切口硬结率0%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62.5%、切口感染率12.5%、切口裂开率7.5%、切口硬结率5.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速度,而且价格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随机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将80例护理人员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护理前后手卫生质量。结果应用前,80例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知识知晓率仅为70.00%,明显低于管理后知晓率97.50%,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0例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6.25%,明显高于干预前66.25%,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具有鲜明性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模式80份管理资料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80份资料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清洗器械不合格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效果显著,器械清洗不洁检查问题减少,有助于提高器械消毒合格率及临床满意率,降低管理过程中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头颅CT或者是MRI、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CTA或者是DSA等检查,并且在入院时、4周后、8周后采用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其病变部位、危险因素、以及DSA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8周后患者的Barthel评分大于85分的有65%(39/60),小于85分的患者有30%(18/60),发生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对其实施检查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CT或者是MRI,而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或者是DSA检查,可以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变范围和具体位置,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的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