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运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对罪犯服刑初期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2月至6月,陆续选取符合条件的新入狱罪犯,按犯罪组和犯罪类型配对,每组120人,共计240个被试,进行第一次测验。一年后重测,了解不同犯罪组、不同犯罪类型入狱时和入狱一年后的情绪变化差异。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狱初期,所有罪犯的自卑、抑郁、焦虑、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和自罪感都明显偏离了常模,但重新犯罪组无论是入狱初期还是入狱一年后,情绪都比初犯组稳定。犯罪类型之间情绪状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自主性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监狱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小学生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学生1187名(35.8%),五年级学生966名(29.1%),六年级学生1166名(35.1%)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小学生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男孩(P≤0.05)。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高年级小学生(P≤0.05)。大部分小学生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朝鲜族小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依从性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普通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依从性及情绪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15,P<0.05);(2)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坚持锻炼、调节情绪、戒烟戒酒、定期复诊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13,6.77,7.05,7.34,6.95,P<0.05);(3)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HAMD及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t=6.75,11.23,5.31,13.03,P<0.05),组间比较,护理后HAMD及HAMA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9.35,9.8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有积极意义,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精神情绪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胃管固定法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在新生儿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法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局部皮肤损伤率。结果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及局部皮肤损伤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优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拔管率,降低了胃管固定处局部皮肤损伤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对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需要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进行高举平台U型固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3d后情况(贴膜的卷边发生率、留置针接头处局部皮肤受损情况、该时间段内留置针受正常物理摩擦影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贴膜卷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在留置针固定中可有效降低贴膜的卷边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急诊医师工作中引起不良情绪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降低不良情绪对急诊医师在工作中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质量安全,让急诊患者得到高效安全的救治。方法对孝感市12家有120急救站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及小组讨论了解其工作的不良情绪的来源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医师基本受不良情绪影响,并且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不良情绪源分析可见,排首位的是医患关系的紧张,其次是工作本身风险高责任大。男女医师之间不良情绪源之间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在具体评分男医师和女医师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男性医师对职业发展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女性医师受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结论通过从“工作风险大责任重、医患关系紧张、工作环境复杂、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家庭社会因素”五个方面分析急诊医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完善急救的抢救流程明确医生职责,减少急诊医师工作负荷;优化急诊的就医环境,让急诊医师感受到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细分急诊亚专业,要急诊医师要有专长;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急诊医生的心理疏导干预,尽可能的缓解不良情绪,让急诊医师愉快的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让医患双方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