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胃镜治疗患者行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不同之处。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胃镜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胃镜检查,实验组则行无痛胃镜检查,两组患者均根据检查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镜检查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检查成功率74例(100.00%)以及护理满意度70例(94.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例(83.78%)、58例(78.38%),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接受胃镜治疗患者行不同检查方法,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所获得的检查效果大不相同,由于在无痛检查的过程中合理应用镇痛药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应用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取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无痛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异物取出过程中出现躁动、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穿孔等不良病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应用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针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实施无痛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和普通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期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研究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实施无痛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相较实施常规胃镜下手术治疗处置,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特点,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并采用胃镜对患者诊断后,分析胃镜诊断的临床特点。结果从病灶大小方面而言,患者的病灶大小均有不一,最大病灶半径可至2.0cm,病灶大小的半径为0.8~1.1cm的有14例,占总数比例的35%,同时也是占比例最多的病灶半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贲门部、胃角部、胃体部、胃窦部,其中胃窦部占总数比例的65%,同时占比最高;对于病变进行分型发现,可以分为溃疡型、浅表凹陷型、浅表平坦型、浅表隆型、隆起型,其中溃疡型占比最高,占总数比例的37.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能够获得全面的资料,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从而及早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总结出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特点,最大限度减少麻醉风险,保证患儿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8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儿,术前认真评估患儿,无呼吸道疾病,根据患儿情况,给予阿托品、地塞米松、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全部患儿都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术,胃镜检查结束后很快清醒,无术中记忆,术后无躁动。胃镜检查时间3~11分钟完成,80%患儿一次性给药完成检查,20%患儿需要二次给药,有10例患儿有一过性血氧下降,经面罩吸氧,辅助呼吸后恢复正常。结论由于小儿解剖生理不同于成人,无痛胃镜麻醉风险高,要求短时间内了解小儿病情,熟悉各年龄段小儿生理解剖结构,制定不同麻醉方案,做好术前准备及应急预案,术中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完全能做好小儿无痛胃镜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