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 29例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于 2014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入院,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应用于观察组( 15例)治疗中,将呼吸兴奋剂治疗应用于对照组( 14例)治疗中。对比治疗后对动脉血气指标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且为观察组较高,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 PaO2、 PaCO2以及呼吸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随机将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院 5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分为 实验 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联合 针刺治疗 )、对照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治疗 )。对比 两组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 )高于对照组( 72% ), 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 异( p<0.05 ) ; 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分别为( 46.34 ±9.87 ) m/s 、( 53.24 ±10.24 ) m/s ,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联合应用血糖控制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 应用价值较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8年 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 75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37例给予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研究组 38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74%( 36/38),对照组为 81.08%( 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复发 2例,对照组 6例,发生率分别为 5.26%, 1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足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麻醉。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麻醉优良率、1次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深度短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相比,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可以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术后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麻醉的镇痛效果。 方法 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抽取 78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行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普通组,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结合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术后 1h VAS评分( 1.58±0.27)分、术后 2h VAS评分( 1.79±0.68)分、术后 8h VAS评分( 2.12±0.59)分、术后 24h VAS评分( 2.27±0.73)分均低于普通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00%)低于普通组( 10.26%)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能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镇痛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神经重症患者主要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12 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围手术期重症患者及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这一部分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威胁生命。因此明确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等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多模式镇痛很有必要。目前主要采取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或头皮神经阻滞。本文就头皮神经阻滞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了解和应用头皮神经阻滞提供参考。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实践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2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1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出院后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科室护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均受益。 【关键词】神经外科;优质护理;体会 于神经外科专科性强,患者病情严重而多变,卧床、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者比例大。如果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则易发生压疮、湿疹、坠床、各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神经外科病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实践,探索优质护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其进行总结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016年 2月 -2018年 7月患者 148例,其中男性 66例、女性 82例,年龄 16-82岁,平均年龄( 48.01±0.12)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 58例、高血压脑出血 7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5例、颅内肿瘤 11例、大面积脑梗塞 4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出院后比较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1.2方法 1.2.1强化优质服务理念 护士是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应在抓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内涵。通过召开科室专题会议,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而且为护士提供了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 1.2.2保持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房的卫生质控工作,争取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把病房环境纳入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来,完善住院环境,在晨晚间,必须要强化消毒隔离卫生工作,开窗通风,减少噪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 1.2.3建立层级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进行三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士长则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2.4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实施全面培训 制订了表格式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培训单包括了基础护理培训的各个方面。阶段:分为新护士( 3个月内)、一年内、三年内、三年以上 4个阶段;内容:包括所有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有各项操作接受培训时间,有各项操作通过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口述或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有了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使实施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目的更加明确,对哪些内容已经接受培训,哪些内容已通过考核,哪些内容虽已培训但迟迟未通过考核,了如指掌。从而指导护士找出薄弱环节,予以强化,直至完全掌握。 1.2.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护士管理的患者数量、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定期不定期地对患者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科室根据具体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涉及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建议及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比对效果 148例患者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 84.45%、 95.27%,患者满意度分别为 90.00%、 98.00%。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神经外科,深化了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型成果,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神经外科作为主治各种外伤所致的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独立外科学分支,疾病分类多,患者在治疗前后极其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严重影响了治疗与转归,故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3.2优质基础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护患关系得到了良性发展。 3.3优质基础护理树立了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提升了护士自我价值感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本职工作。另外,基础护理工作付出时间多、劳动强度大,但经济效益低,使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职业态度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改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塑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将服务理念逐渐渗透到行为中,也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贴心的服务,用行动改变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从而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4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一次颇具意义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总体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来讲,从此次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全心服务的理念至关重要,并应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运用有效经验,不断提高我院的总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平,叶少蓉,周万芳 . 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体会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04: 167-168. [2]王守芳,潘燕春,季联群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进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 [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11( 6): 8. [3]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 [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9): 611. [4]鲍志燕 . 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07: 145-14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人文精神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文精神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293,4.025,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χ2=6.982,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予以人文精神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