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化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视觉管理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视觉管理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目视化管理方法,实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抢救车内药物、物品管理的定置化,冰箱、治疗室、库房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护士站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进行基数管理,病区仪器设备放置定位化,将要求让全科护士看得见,推动自主管理。结果:实施目视化管理后,儿科病区抢救物品和药品完整率由90%提高100%,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6%提高到96%;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8.89%提高到97.7%;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从83.95%提高到94.65%,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4.6%提高到95%。结论:目视管理使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育护士自主治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提高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12 月期间我院执行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后设置为研究组,将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实施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设置为对比组,分别从不同时期抽取 300 个医疗设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医疗设备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应用安全应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各类医疗设备的应用率,避免低质量设备参与临床治疗及医疗服务,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故应在医院设备管理中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接诊的 100例 慢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没有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炮制能够提高中药的质量,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且能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对内科病区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内科41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管理;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内科同一批41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接受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赋能、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影响力等心理赋能评分及核心自我评价,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宣教、风险评估、病区管理、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8.33%,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2.67%(P<0.05)。结论: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内科病区,能在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获得患者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50例在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患者的样本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观察组( 125份、临床免疫检验专门质量控制)、对照组( 125份、常规质量控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 2组样本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和治疗控制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施行临床免疫专门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患者乙肝肺炎各项指标检测符合率明显更高 (P<0.05);且 125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高达 9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94.4%,组间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医学临床获取显著治疗效果的前提在于确保免疫检验的精准性,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又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前提,因而必须给予重视。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要点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 23485 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中出现检验异常的样本以及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 23485 例生化标本中,共有 2092 例标本出现检验结果异常,占比为 8.91% ;其中标本数量少占异常标本的 32.46% ,为各项原因之首;其次是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占比为 20.94% ;标本为餐后抽血占比为 16.59% ;标本溶血占比为 12.43% ;妊娠或者月经期抽血占比 11.14% ;抗凝剂有质量问题占比 3.44% ;采血位置有误占比为 3.01% 。 结论: 导致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因此要做好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纳洛酮麻醉的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痛肠镜检查患者数量为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38例,大剂量纳洛酮麻醉纳入到对照组之中,小剂量纳洛酮麻醉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苏醒相关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比对。结果:(1)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苏醒时长、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后监测时长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2)较之于对照组(28.95%)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其观察组(7.89%)的患者恶心、呼吸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所降低,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纳洛酮麻醉的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痛肠镜检查患者数量为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38例,大剂量纳洛酮麻醉纳入到对照组之中,小剂量纳洛酮麻醉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苏醒相关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比对。结果:(1)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苏醒时长、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后监测时长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2)较之于对照组(28.95%)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其观察组(7.89%)的患者恶心、呼吸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所降低,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6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抽取66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33例,对照组危重症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危重症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临床护理效果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接受了护理安全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医护人员的病例分析、技术操作、应急能力、舒适护理等质量评分显著更高,且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护理差错、信息不对应、医患纠纷、举报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 : 本次研究选自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共 468 份,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共 45 份未达到检验标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标本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标本采集、储存及检验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质量上的管控,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 结果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 45 份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 48.89% ( 22/45 ),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 42.22 ( 19/45 )。此外,采血量不足、送件不及时也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论 :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标本采集、运输及保存相关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提高各项工作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