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气道舒适护理 对危重患者 进行重症监护。方法 该病房的危重患者 于 2015年 11月至 2019年 4月进入 EICU,被选为控制对象。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从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11月招募一些 EICU科的患者。 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因此采用舒适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的高低和治疗情况的良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死亡率降低了很多,p <0.05,具有调查统计分析的必要。与对照组相比,被照顾的满意程度与实验组有很大的不同,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EICU中,采取 人工气道舒适护理 措施可以有利于低患者的死亡率,使得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以及增加他们对此措施的认可度。这是一种既可靠又好用的照顾方法,具有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 ~6 月本月儿科门诊收治的 88 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痰液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法对其痰液样本中病原菌进行检测,以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判定核酸检查结果。在病原菌检测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用药治疗。治疗结果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 50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比较。 结果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和痰液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病原菌诊断中 K 值为 0.82 ,敏感度 98.55% ,特异度 73.68%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1 )。 结论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方便快捷,在呼吸道病原菌测定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异物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下消化道异物5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误诊病例中,1例误诊为阑尾炎,1例误诊为结肠癌,1例误诊盆腔炎,1例误诊为痔疮,1例上消化道异物漏诊下消化道异物。误诊时间1小时~2月不等。其中1例异物自行排出,3例通过肠镜将其取出,1例因并发感染性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下消化异物如在患者不知、误服或故意隐满病情的情况下,很难及早发现,及易发生误诊。异物位于下消化道时,可尝试通过肠镜将其取出;如异物嵌顿肠致梗阻、刺破肠壁致穿孔者应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 2019年 6月- 2019年 12 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 62例患者,对其门诊或住院期间的情况进行分析。患者晨起后,采用清水反复漱口,确保口腔清洁。漱口后用力咳嗽,吐痰,采用无菌容器对痰液标本进行收集。标本收集后,应于 1h内送检。针对难以自主咳嗽者,可通过吸痰的方式取痰液标本进行检验。采用 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 P<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 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 56.5% 、革兰阳性菌感染率 35.5% 、真菌感染率 8.0% 。 各类型抗菌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用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 100%,与其他药物相比,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提升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体内产生的耐药菌株,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应用浅表超声与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共 68例,分别实施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浅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病因判断效果。结果 对于食道水平梗阻的诊断, X线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浅表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幽门、十二指肠等梗阻部位的诊断,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数据差异不大,( P> 0.05)。病因方面,食管闭锁 /狭窄、幽门管闭锁 /狭窄、幽门肥厚 /狭窄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临床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进行诊断检查时,可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实施病原性细菌检验的结果,探讨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20年下半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且年龄>60岁患者102例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离并培养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测验,总结病原菌分布比例及其耐药性。结果:采集的102株细菌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屎肠球菌10株、肺炎链球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54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大肠埃希杆菌7株)、真菌15株(白色假丝酵母菌8株、毛霉菌7株)。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三种阳性菌均对青霉素耐药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耐药性72.22%、屎肠球菌株耐药性60.00%、肺炎链球菌株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苄西林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在16.67%至100%间,尤以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性100.00%、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91.67%、鲍曼不动杆菌株耐药性94.0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祸首,为最主要的致病菌,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病原细菌检验结果合理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困难气道中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伴有气管插管困难患者64例,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2例,对照组气管插管方式以喉镜为主,联合组气管插管以光棒与喉镜联合为主,对比两种方式气管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气管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1次插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5%、34.38%,联合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困难气道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可促进插管成功率提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治疗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从我院以往收治的病例中选出100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作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之中存在院外感染以及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研究人员需要将其痰液标本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常规微生物鉴定,以此来确定造成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具体类型,从而为患者安排治疗内容,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些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证明治疗疗效。结果:这些患者在完成常规微生物鉴定之后,发现造成患者在院外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占总体院外感染患者人数的54.1%;而造成患者在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人数占比约为71.8%,其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病原菌,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等。医护人员在明确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原菌类型之后,分别对患者对症下药,这100名患者在接受了相对应的治疗工作之后,有87名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而院外感染者恢复情况为53/61,治愈率为86.9%;而院内感染者恢复情况为27/39,治愈率为69.2%。结论: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确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免出现药物过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增加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发热、肺啰音、咳嗽、咽红)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均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运用玉屏风颗粒进行辅助性治疗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同时可降低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风险,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