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高压电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153例高压电烧伤患者伴阴茎烧伤6例,其中全阴茎坏死3例、部分阴茎坏死1例、阴茎皮肤部分坏死1例、阴茎皮肤全部坏死1例.采用阴茎坏死皮肤直接切除缝合修复1例、皮片移植2例、阴囊皮瓣转移3例.结果除2例患者阴茎缺如外,其余3例患者阴茎及1例后期再造阴茎的外观、功能满意.结论阴茎高压电烧伤后采用阴囊皮瓣修复阴茎皮肤坏死,全阴茎坏死后选用腹部皮瓣行阴茎再造,均为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阴茎 高压电烧伤 修复 皮片移植 阴囊皮瓣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高压电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1985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37例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清创后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除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带宽1~2cm)外,其余皮瓣成活,移植局部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颈部高压电烧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采用带蒂肌皮瓣及联合皮瓣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创面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全身治疗与保守治疗对32例高压电烧伤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创面处理。结果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电烧伤致残率离,并发症多,应加强易伤人群的健康教育。

  • 标签: 高压 电烧 创伤和损伤 修复 手术 功能 恢复
  • 简介:压电效应是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

  • 标签: 压电效应 韧带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为了对电损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一个以非热为主、高压电损伤组织进行性坏死的模型。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新西兰大白兔75只,45只用于极板大小、击伤时间、间隔时间和损伤程度筛选,其余30只建立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临床解剖探查、烧伤指数(IDBI)分型和^99Tc^m-MDP同位素扫描γ照相等进行研究。结果模型条件为损伤场强17000V/m,电流强度554mA,平均电流密度小极板下137mA/cm^2,大极板下21mA/cm^2。组织温度平均仅升高1.73℃,排除了热性损伤。产生了轻、中、重、特重和毁损5种不同程度的损伤模型。早期没有肉眼可见的皮肤坏死。重度以上3个模型分别在伤后12、7、5d伤肢丧失。结论非热因素是该组模型电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

  • 标签: 电损伤 动物模型 非热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电击伤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家兔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高压电击伤模型,分别用半定量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清酶法检测家兔心肌组织iNOSmRNA、ET-1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中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高压电击伤家兔心肌组织中iNOSmRNA2~8h升高后开始下降。CK和ET-1mRNA含量2h达峰值(CK:1589±75;ET-1:1.16±0.25)。结论iNOSmRNA升高具有保护心肌组织作用。

  • 标签: 高压电击伤 心肌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半定量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动物实验
  • 简介:白内障为电击伤并发症之一,但较少见.笔者单位1985~2002年共收治电击伤患者近600例,仅1例并发白内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电击伤 白内障 并发症 植皮术
  • 简介:高海拔或高空环境大气压力降低对人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大气氧气分压降低所引起的缺氧及低气压的影响。两种影响同时发生,但低氧是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威胁。低氧分压使氧的弥散速度减慢,以致供应的氧不足,干扰机体的氧化反应,造成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以缺氧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 标签: 低压低氧 生理功能 急性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压吸引法与传统注射器法在小儿洗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洗胃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洗胃法,观察组采用体位变化低压吸引式洗胃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洗胃有效率和安全性均有显著提高。低压吸引在减少胃黏膜损伤和减轻护理工作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低压吸引法在小儿体位改变洗胃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高效、微创的注射方法。

  • 标签: 小儿洗胃 低压吸引 体位改变
  • 简介:肢体高压电击伤往往伴有血管的损伤,而血管的损伤程度是决定是否截肢及截肢范围的重要指标.以往对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多以电烧伤局部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肢体末梢循环表现为参照.由于以上两项指标不能及时、准确反映血管的损伤程度,我科采用彩色多普勒判断16例高压电击伤患者血管损伤程度,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肢体损伤 电击伤 血管损伤 彩色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高压电击伤创面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1例颈部高压电击伤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创面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颈部创面采用带蒂皮瓣及游离移植皮瓣均成活.结论针对患者颈部电击伤的特殊性和发病的突发性,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作好呼吸道护理,采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手术后观察移植皮瓣血运变化是保证颈部高压电击伤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高压电击 颈部损伤 护理
  • 简介:患者男,44岁。被10kV高压电击伤胸腹及四肢,伤后8h转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呼吸21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23/78mmHg(1mmHg=0.133kPa),尿液为深酱油色。下腹壁全层缺损面积6cm×5cm,有肠内容物溢出;小肠从创口疝出并嵌顿,呈粉红色(图1)。

  • 标签: 高压电烧伤 四肢 胸腹 肠外置 高压电击伤 意识清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科疾病患者行新型低压氧舱治疗的环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行新型低压氧舱治疗的耳内科疾病患者 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环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 96.7%,对照组是 80.0%,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行新型低压氧舱治疗耳内科患者实施环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手术后疼痛症状的快速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耳内科疾病 新型低压氧舱 环节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家兔球结膜微循环(BCM)的变化,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BCM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均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治疗组随即给予PTX注射;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微循环显微镜观测3组家兔伤前15min及伤后5min、1h、2h、4h、8hBCM变化,包括:(1)微血管形态,如清晰度,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直径,是否存在粗细不均现象及缺血区.(2)微血流动态,如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情况.(3)微血管周围状态,如出血、渗出情况.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微血管形态: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伤后微血管清晰度较伤前下降,但治疗组好于电伤组.伤后5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3±2.5)、(12.3±2.4)、(3.5±0.7)μm,均小于对照组的(14.6±3.1)、(27.2±3.5)、(9.0±1.4)μm(t值分别为5.23、13.66、14.04,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10.2±3.8)、(21.5±3.1)、(7.1±1.2)μm,均大于电伤组(t值分别为2.21、8.99、10.18,P值均小于0.05).伤后1h,电伤组和治疗组微动脉直径均恢复至伤前水平.伤后2-8h,电伤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直径逐渐减小,微静脉直径逐渐增大;治疗组上述变化不明显.电伤组伤后5min微血管呈粗细不均状,持续至8h;出现缺血区,2h时好转.治疗组情况较之明显改善.(2)微血管血流动态:伤后5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分别为(202±53)、(198±44)、(46±12)μm/s.慢于对照组的(544±37)、(359±32)、(220±19)μm/s(t值分别为20.47、11.51、30.02.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335±42)、(260±35)、(119±23)μm/s,快于电伤组(t

  • 标签: 烧伤 结膜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 简介:目的分析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有关行为和病理指标的影响,为脊髓损伤患者航空后送的安全性论证和防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体重为200~250g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A1(1h对照组)、B1(2h对照组)、C1(4h对照组)、A2(1h实验组)、B2(2h实验组)、C2(4h实验组)。大鼠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手术暴露T10节段脊髓,使用NYU脊椎冲击损伤仪(撞击高度25mm,撞击针重10g,接触面积约2mm2)制作脊髓挫伤模型。对照组模拟地面环境,不进低压氧舱;实验组放入小动物低压氧舱内,匀速减压至模拟舱内保持2500m高度的气压值机舱环境。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分别维持1h、2h、4h,模拟短程(1h)、中程(2h)、远程(4h)航程。环境干预结束后即刻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于术后24h分别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Rivlin斜坡法]及脊髓打击处血肿面积。结果分别比较各相应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环境与低压低氧环境下,时长4h组与时长1h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BB评分标准评价运动功能: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vlin斜坡法评价后肢肌力: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时程脊髓撞击处血肿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1h)、中程(2h)、远程(4h)低压低氧环境下,脊髓损伤大鼠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会受到明显影响,航空后送过程中应当注意呼吸监测与氧疗。

  • 标签: 低压低氧 脊髓损伤 行为和病理指标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性低压复苏在院前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通过“120”平台接诊的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97例,选取63例作为对照组,3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在70~90mmHg,对照组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及死亡率、存活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实验室指标血乳酸、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7.46%,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对照组死亡率为35.29%,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死亡率及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前采用将收缩压维持在70~90mmHg之间,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低压复苏 院前 创伤 非控制出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