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眼底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病后的半年内,缺血型CRVO患者视盘新生血管的发病概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的发生比例方面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非缺血型B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缺血型BRVO患者。结论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率明显较高。
简介:目的应用DSA技术评估主动脉形态及其分支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272例接受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DSA患者的DSA资料,评估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4272例患者中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正常3925例(3925/4272,91.88%),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变异347例(347/4272,8.12%)。变异类型:左颈总动脉(LCCA)与头臂干(BT)共干起自主动脉弓(175/4272,4.10%);左椎动脉(LVA)直接起自于主动脉弓LCCA与LSA之间(97/4272,2.27%);右颈总动脉(RCC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RSA)(35/4272,0.82%);RCCA、LCCA、LSA直接起自主动脉弓,迷走RSA起自降主动脉(10/4272,0.23%);RCCA、LSA直接起自主动脉弓,RSA与LCCA共干起自主动脉弓,RVA起自RCCA(4/4272,0.10%);右椎动脉双起源于RSA(4例/4272,0.10%);RVA起自右侧颈内动脉(4/4272,0.10%);弓上自右向左发出RCCA、LCCA、LSA、RSA,迷走RSA,LVA缺如,伴原始三叉动脉(4/4272,0.10%);镜像型右位主动脉弓(13/4272,0.30%);右位主动脉弓,LSA起自弓上Kommecell憩室(1/4272,0.02%)。结论通过DSA评估主动脉弓形态类型及分支的变异情况对介入诊断及治疗和某些胸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采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眼底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7.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5%,显著少于对照组17.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采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控制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更受患者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传统人工流产术和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需要行人工流产术的64例患者以自愿要求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的人工流产术,实验组32例采用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穿孔漏吸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可提高手术效率和有效减少穿孔、漏吸等并发症,操作安全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传统人工流产术和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期间需要行人工流产术的 64例患者以自愿要求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 32例采用传统的人工流产术,实验组 32例采用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观察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穿孔漏吸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可提高手术效率和有效减少穿孔、漏吸等并发症,操作安全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研究为减少桡神经浅支的医源性损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40具尸体40侧桡神经浅支的解剖,观测其分支类型、变异、解剖学路径及其同周围组织间关系,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Ikiz和Ucerler对桡神经浅支的分型,I型29例(72.5%),II型2例(5%),III型3例(7.5%)。40例中4例桡神经浅支的SR3分支缺如,1例桡神经浅支缺如。桡神经浅支同鼻烟壶区、第一背侧间隔、头静脉、桡动脉、前臂外侧皮神经等周围组织间存在一定关系。统计分析显示桡骨茎突同桡神经浅出点间最短距离与第一掌指关节同桡骨背突间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y=1.0138x-0.0015(R2=0.5222,R=0.732)(P〈0.05)。结论通过了解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的分型、变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结合其浅出点等体表定位能使笔者减少对其意外的损伤。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应用Castor单分支型支架治疗18例近端健康锚定区<15mm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TBAD17例,慢性TBAD1例,患者均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27.8±20.1)min,均无内漏发生,围术期无脑梗死、夹层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中2例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左侧肱动脉穿刺点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无截瘫及死亡病例,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内漏及夹层逆撕,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胸段假腔术后血栓化率高于腹主动脉。结论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近端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TBAD可以有效重建LSA,操作安全精准,隔绝效果好,短期随访无内漏发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etnH2O(1cmH2O=0.098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h达到高峰(15.8±2.7)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d由(13.6±2.3)cmH2O逐渐下降为(9.3±2.0)CmH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h至3d由14%4-5%上升至21%4-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Ⅰ区断指回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7例27指TamaiⅠ区完全离断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51岁;拇指3例,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3例.患者均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治疗,术后观察患指外观、指甲生长及手指感觉情况,采用Tamai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危象,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再植指体的部分坏死.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13.3&#177;3.5)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外观恢复满意,指甲生长平整,未见明显萎缩,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5~6.5(5.4&#177;0.7)mm.按照Tam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Ⅰ区断指回流,具有安全可靠、成活率高、指甲正常生长等优点,是末节无可供吻合的静脉及可供静脉化的第二条动脉型断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疗联合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菌阳肺结核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第1周末开始加用微卡菌苗22.5μg深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仅单用化疗方案.观察2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X线吸收效果、空洞改变情况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化疗联合微卡菌苗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可提高结核痰菌阴转率,改善病灶吸收情况.关键词肺结核;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治疗EffectofcontainingMycobacteriumvaccaeregimensonnewsmearposi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chemotherapycombinedwithMycobacteriumvaccaevaccineonnewsmearpositivepulmonarytubercuGlosis.Methods126casesof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63casesandcontrolgroup(n=63).Treatmentgroup1weekendstartedwithmicrocardvaccine22.5mugdeepmuscleinjection,onceaweek,treatment2months;Thecontrolgrouponlyusechemotherapyregimens.Observecurativeeffectoftwo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thegroupofphlegmgermfemininechangedrate,X-rayabsorptioneffect,emptychangeweresignificantlybetter(P<0.05).ConclusionchemotherapycombinedmicrocardvaccinebacteriafirstYangtuberculosiscanincreasetherateofTBsputumbacteriaYinturn,improvelesionsabsorptionsituation.Keywords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Vaccae;ImmuneTherapy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8-01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夹层动脉瘤受累分支血管CTA表现的总结,探讨分支血管受累的机制及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为临床处理夹层、防治并发症提供科学的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6例DebakeyⅠ、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资料,然后对受累的分支血管的CTA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46例DebakeyⅠ、Ⅲ型夹层动脉瘤中,有5例分支血管未受累,MPR、CPR、MIP显示分支血管均起自于真腔,管腔通畅,所供器官未见异常强化。另外41例有2条或2条以上的主要分支血管受累,对受累的分支血管按血液的来源、狭窄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受累的分支血管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①分支血管起始部受假腔压迫狭窄,但管腔仍与真腔相通。②夹层延伸至分支血管,分支血管形成真假两个腔。③分支血管起自于假腔。④分支血管闭塞。结论MSCTA检查的目的不仅要明确夹层的类型、范围,更要明确分支血管有无受累,以及说明受累的机制及程度,为临床处理夹层、防治并发症发面提供时较科学的影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