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探讨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因消化道出血前来本院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治疗,治愈的患者有24例,好转的患者有23例,无效的患者有7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中常见的出血现象约占47.31%,而由胃部及食管静脉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比例约占17%,因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出血的比例为9%,除此之外,以直肠癌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近年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选择胃镜进行检查的准确性更加高。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止血以及对原发病灶进行治疗,严重的患者应对其实行外科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史妊娠再次分娩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120例,在全面掌握胎儿情况及产妇子宫瘢痕恢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妇是否具备剖宫产指征分析的情况下,以及征求了产妇及其家属意见的基础上,最终52例产妇选择阴道试产、68例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结果120例产妇中,52例产妇选择阴道试产,其中阴道分娩成功45例,成功率为86.5%,其余7例产妇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68例产妇选择再次进行剖宫产分娩。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明显比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少;住院时间明显比再次剖宫产产妇短,差异均显著P<0.05。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比再次剖宫产产妇的18.7%低,差异显著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与再次剖宫产新生儿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和唯一指征,临床需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及剖宫产适应证,对于符合阴道试产适应证的产妇,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以此来降低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术给产妇带来的再次伤害。
简介:摘要为了找寻存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类潜在护理风险项,并针对实际护理风险因素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016/6-2017/7之间接诊的180例患者参加本次研究。180例患者依据入院时间拆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组别,借助采取的护理模式对两组进行命名,一组称之为常规护理组,另外一组则为风险护理组,治疗一定时间后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传统护理方式结合护理风险防范干预的护理模式在护理风险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传统护理方式继续应用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日常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比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发现,风险护理组护理效果要好过常规护理组。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模式上添加风险防范干预措施可切实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对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人身安全进行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的门诊患者120例,分别对他们进行静脉采集和末梢采集血常规分析样本。将两种采血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静脉血样本,实验组为末梢血样本,分别将两种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样本的血常规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患者静脉血,能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更好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远高于对照组的(7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2%)远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有效的降低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