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给予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侧位颈椎弧弦距。结果:治疗前,两弧弦距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意义;经过治疗,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疗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根据术前颈椎曲度不同分为3组:颈椎前凸角〈10。为A组(21例),〉40。为B组(16例),10°~40°为C组(39例)。根据开门宽度不同A组分为A1组(12mm)和A2组(10ram),B组分为B1组(8ram)和B2组(10mm),C组开门宽度均为10mm。分别对术前和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记录术后各组出现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7个月,平均(19.3±4.7)个月。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与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功能改善率A1组为50.21%±18.77%、A2组为42.06%±15.21%,B1组为53.53%±13.78%、B2组为57.89%±19.05%,C组为55.73%±14.59%,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A1组及A2组均为0,B1组为1/9、B2组为2/7,C组为5.1%(2/39),其中B2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7.322,P〉0.05)。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简单、可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根据不同颈椎曲度选择不同的开门宽度,在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前提下,有可能减少c,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结构扭曲的诊断效果。方法 搜集通过DBT+FFDM发现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同时具备病理结果的100例病患的资料,剖析DBT以及FFDM两类检验方式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判断以及病理结果。结果 DBT对伴肿块结构扭曲的诊断特异度为69.00%、阴性预测值为80.00%,明显优于FFDM的诊断特异度为28.60%、阴性预测值46.2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FFDM检查,DBT检查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具备突出的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分期施用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及血清IL-4、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甄选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本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60例,依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推拿分期治疗,常规组采用推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在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实验组炎症因子数值小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椎生理曲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分期的治疗方法,血清数值降低,提升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的影响及其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目的观察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的影响及其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A组)44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组(B组)39例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组(C组)4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轴性症状,并测量颈曲夹角和椎间高度。结果,3组患者术后3、12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12个月,A组和C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B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而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和C组神经功能改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3组颈曲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组颈曲夹角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从远期疗效来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神经功能和轴性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相较于其他两种术式能够更有效地恢复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不失为颈椎后路减压、固定的一种可靠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