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5例CHD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不同心律失常类型检出。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CHD心律失常符合率90.53%(86/95)高于常规心电图74.74%(71/95),有统计学差异(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CHD心律失常患者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满意,有较高的符合率,且在诊断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慢性肺心病中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接诊收治的 50 例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实施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 对 50 例患者实施 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率失常患者 40 例,占比 80.0% ;常规心电图监测发现 20 例,占比 56.0%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 研究对象中 25 例患者在持续吸氧 24h 后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出现 9 例心律失常,占比 36.0% , PaO 2 均值为 10.35kPa , PaCO 2 均值为 6.60kPa ,间歇性吸氧或非吸氧条件下,开展动态心电图监测,数据显示合并心率失常 23 例,占比 92.0% ( P<0.05)。 结论: 慢性肺心病中应用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可提升检出率,明确肺心病诱发因素,充足供氧对 慢性肺心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别应用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完成监测的情况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确诊有58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58%;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有96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96%;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准确,且患者的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早二联律、三联律、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短阵房速、窦房的传导受阻、束支的传导受阻以及房室的传导受阻检出率皆比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高,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较高,监测敏感性较好,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尽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正畸乳胶牵引圈在口内24h内力值衰减的过程,为正畸医师临床使用正畸乳胶牵引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的六种正畸乳胶牵引圈,弹力参数为3.5oz和2oz,圈内径参数为1/4英寸、5/16英寸、3/8英寸.制作个性化的透明压膜保持器,将牵引圈固定于保持器并拉伸至设定拉伸距离,戴入口内后,测量0、0.5、1、1.5、2、3、4、6、10、16、24h的弹力值,统计弹力变化趋势.结果牵引圈在口内带入最初的0~1.5h内弹力衰减最快,此后衰减速度减慢,24h后弹力衰减量在15.6%~18.8%.相同时间点,同一圈内径下,3.5oz组牵引圈弹力衰减量比2oz组小.相同时间点,同一设定弹力值下,内径越大的牵引圈弹力衰减越小,衰减速度越慢(3/8英寸<5/16英寸<1/4英寸)(P<0.05).结论正畸乳胶牵引圈弹力在口内的0~1.5h内衰减最快.内径越大,设定力值越大,弹力值衰减越慢.建议正畸临床定期更换牵引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总产程大于24h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超过24h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小于24h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新产程标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脐部动脉血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新产程标准管理实践的过程当中,当孕妇总产程超过24h时不会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以及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但是会增加产妇发生尿潴留、产后出血及产钳助产的风险及比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7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传统的康复技术,对照组则是在常规的基础上接受24h姿势管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S、FIM 量表及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都比干预前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进行24h姿势管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独立性的逐渐提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以及检测结果的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中不同心脏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能够更加准确、精细地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24h内进流质饮食干预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实施于对照组患者中,流质饮食干预实施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对肠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以及首次排便指标对比,为观察组患者耗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24h内进流质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监护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性为72.73%,特异性为64.29%,准确性为70.69%,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的灵敏性为90.69%,特异性为73.33%,准确性为86.21%。24h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为患者病情诊断与后续质量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在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 24h尿液代谢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31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58)和对照组( n=157),对照组使用密闭小刻度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观察组采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以及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 24h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 3.2% vs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中低枸橼酸尿、高草酸尿、高磷尿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低镁尿、高钙尿、高钠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密闭小刻度计尿器相比,使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有利于降低尿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肾病科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取方法,实验组则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留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取准确率,做好相应数据记录工作。结果:实验组患者留取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留取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可以有效提升留取的准确率,为各项治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临床治疗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