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并不常见,但有潜在的严重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可能加重并有截瘫的危险。我们对这些畸形的治疗使用单一后路切口,结合肋骨突切除入,同期完成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或脊柱截骨术,术后进行前和(或)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据我们所知,这种手术入尚未有过报道。方法:1988至2002年,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患儿16例,对他们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12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由于手术失败引起的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2例。术前平均后凸畸形为65°(范围,25°~160°),平均侧凸为47°(范围,7°-160°)。15例通过单一的后路切口及肋骨突切除入,完成脊椎切除或截骨术、后路内固定加前、后路融合术。另1例接受椎体切除术时年龄太小,未做脊柱固定术。最后用自创的简化评分表评价手术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0.1个月。术后平均后凸畸形校正为31。(范围,0°-82°),侧凸畸形校正为25。(范围,0°-68°)。4例出现并发症:1例后路内固定失败,需要翻修,1例下肢出现感觉麻木,2例后期出现融合远端骨盆倾斜加重。用简化评分表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结果,满意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同期前、后路经肋骨突切除入是一种有难度但安全、用途广泛和有效的手术入,在治疗复杂的胸椎后凸畸形方面效果明显,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半椎体切除 肋骨横突切除 手术入路 脊柱后凸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肌阻滞对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316例在本院进行剖宫生产的孕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院的此次研究,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孕产妇生产后镇痛方法途径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n=158例)和观察组(n=158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剖宫生产,对照组孕产妇在剖宫产后利用静脉自控镇痛进行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腹肌平面阻滞进行止痛,对比两组孕产妇生产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以及止痛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第1d、第3d、第7d的疼痛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痛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组间统计学对比得知其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过临床止痛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通过组间统计学对比得知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孕产妇的术后止痛来说,腹肌阻滞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腹横肌阻滞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解剖病理方面着手,对第三腰椎突的应用解剖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 横突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持续性(后)位,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在活跃期,通过采取“纠正枕(后)位法”,能促使胎方位转正,缩短产程,提高自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危害,利国惠民,操作方便易掌握.关键词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给予超声检查,探讨并分析其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通过超声对12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鉴别及诊断,对包块的形态、边界回声、大小、位置、血液流动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要关注孕囊有没有胎心、胎芽以及盆腔有无积液等。结果:在12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经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有116例,有96.67%的诊断率,其中,前置胎盘的诊断率为85.71%、异位妊娠为95.00%、盆腔炎症是98.21%、卵巢囊肿破裂则是97.30%。结论:在妇产科急腹症中,超声的检出率很高,能简单、迅速地作出确诊和鉴定,同时也能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 标签: 妇产科 急腹症 超声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剖宫产中应用式切口,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5年四年间收治入院的8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产妇设置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式切口,另一组产妇术中采用纵式切口与观察组形成对照.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美观性满意度上的区别.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各项相关指标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式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美观性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剖宫产;式切口;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类型。方法对83例腰椎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盯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共计163个突骨折,其中形骨折(Ⅰ型)65个,斜形骨折(Ⅱ型)60个,撕脱性骨折(Ⅲ型)38个。并发腹部脏器伤36例(43.1%),下胸部伤25例(30.1%),腰1、2椎突骨折与下胸部并发伤具有相关性(P〈O.005)。结论在CT上腰椎突骨折可分为形、斜形及撕脱性三种类型,腰椎突骨折是胸腹脏器并发伤的重要提示性征象之一。

  • 标签: 腰椎横突 骨折 并发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形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髋臼形伴后壁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1~63岁,平均32.4岁,术前常规摄髋关节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在髋臼模型上标出骨折线的走向。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显露后柱及后壁,先复位形骨折部份,用螺丝钉和钢丝固定,再复位后壁骨折块,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5月。按Matta标准,在3个Judt位x线上骨折解剖复位者7例,满意复位者2例,不满意复位者0例。术后疗效评价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本组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螺丝钉纲丝维持和稳定已复位的形骨折块位置,以便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术前好的影像学资料和充分的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 标签: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腰三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针对48例腰三突综合征患者采用按摩、针灸共同应用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痊愈36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结论按摩、针灸共同应用治疗本病,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濡养筋脉、剥离粘连、消炎止痛的作用。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既缩短了疗程又增进了疗效,可谓事半功倍。

  • 标签: 腰三横突综合征 按摩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突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射线摄影(DR)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腰椎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以及DR平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DR平片检查表明,确诊骨折患者21例,突共36个,17例患者疑似骨折,突共22个,其余12例患者检查显示阴性。根据CT扫描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都有骨折,突骨折主要有98个,其中35个为左侧突骨折,63个为右侧突骨折。DR检查漏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检查技术缺乏规范性、骨折部位比较隐匿、肠道内容物干扰、阅片不仔细等原因所致。结论腰椎突骨折患者采用DR平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可在基层医院大范围推广,但是DR平片检查也常常出现漏诊现象,临床疑似骨折患者应该进一步采用CT检查确诊。

  • 标签: 腰椎横突骨折 DR平片 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为腹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组(T组)和椎管内麻醉组(C组)。T组产妇采用双侧腹肌平面阻滞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喉罩;C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min(T2)、切皮时(T3)、娩出胎儿后5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低血压等情况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组内比较,T组术中HR、MAP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妇麻醉后HR升高,MAP下降,胎儿娩出后MAP升高(P<0.05);组间比较,T组产妇T2时点HR低于C组,T2、T3时点MAP高于C组(P<0.05);T组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O2)高于C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C组(P<0.05)。结论腹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影响小,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七氟醚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纵切缝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到2022年5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改良纵切缝术)和参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各为1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7.50%)与参照组(43.75%)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慢性肛裂患者,改良纵切缝术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疝气手术应用腹纹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50例,将所有患儿根据入院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腹纹小切口治疗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纹小切口治疗治疗对小儿疝气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术后小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腹纹横小切口治疗治疗 疝气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缝术的疗效。方法 在 2019年 8月 -2020年 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出 68例,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肛裂切除术,改良组使用改良纵切缝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结果 改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缝术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慢性肛裂时应用改良纵切缝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1 月 ~ 2017 年 1 月治疗的 98 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肛裂切除 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且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改良纵切缝术应用于慢性肛裂治疗中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的优点,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纵切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是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0例慢性肛裂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纵切缝术,观察组采取的是纵切缝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肛管直径明显增加,但是观察组患者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愈合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结论 对慢性肛裂患者通过实施改良纵切缝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术后疼痛、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患者预后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