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沉默后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阐述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MKN45细胞STK15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STK15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变化;Hoechest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靶向STK15的siRNA作用48h后,STK15siRNA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较多MKN45细胞呈现岛期细胞DNA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3水平下降。结论抑制STK15基因表达通过caspase3途径导致MKN45细胞凋亡,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关键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56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结果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ALT及AST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肝性脑病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单一应用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及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2组治疗后肝部功能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参数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成效,应予以临床推广普及。
简介:目的:探讨亮氨酸/缬氨酸不平衡状态对胃癌细胞营养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根据正常MEM营养基L-Val和L-Leu浓度,配制12种不平衡支链氨基酸培养基.观察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胎肝细胞在形态学、蛋白质总量的变化;并检测对SGC-7901细胞L-Leu、L-Val和葡萄糖的消耗量的影响.结果:限制L-Val至正常的1/8和增加L-Leu至4倍,SGC-7901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蛋白质总量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增加.增加L-Leu显著减少了SGC-7901细胞对L-Val的摄取.结论:限制L-Val供给量,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胃癌细胞对L-Val的高摄取,用于蛋白质合成和糖异生提供能量.增加L-Leu至正常4倍可显著增强L-Val缺乏状态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84例H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予常规治疗+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7d血氨(NH3)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测试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比较2组神志清醒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7d后NH3、TBiL、ALT、NCT、D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神志清醒时间、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治疗HE可以显著降低血氨水平,保护肝功能及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精氨酸与醋酸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家兔机体免疫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110只大耳白兔,取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02只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后,根据灌喂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分为烧伤对照组,0.3、0.6、1.2、2.4g/kg盐酸精氨酸组和同种剂量的醋酸精氨酸组,每组兔数10~14只.烧伤对照组家兔伤后仅腹腔注射林格液抗休克,不灌喂药物;其他各组除同烧伤对照组行抗休克处理外,还分别按上述剂量灌喂药物,2次/d,连续7d.观察各组家兔免疫功能、血气分析、Cl-代谢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烧伤对照组家兔免疫功能紊乱,变化趋势呈先高后低,伤后7d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比值、白细胞吞噬率和白细胞趋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2、2.4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伤后7d前述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7d,2.4g/kg盐酸精氨酸组pH值、剩余碱、缓冲碱、HCO3-浓度均较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2.4g/kg盐酸精氨酸组伤后5、7d血浆Cl-含量明显高于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0.3、0.6、1.2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家兔死亡率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而2.4g/kg醋酸精氨酸、盐酸精氨酸组死亡率高于烧伤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家兔严重烧伤后免疫功能下降,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都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相当,醋酸精氨酸的安全性明显优于盐酸精氨酸;两种精氨酸的剂量都不宜过大,否则会致死亡率上升.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紫杉醇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以此考察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各种缓冲液和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BetaBasicC18column(150mm×2.1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甲酸(65:35:0.1),流速:0.2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正离子检测模式,前体药物-产物离子转换选择离子反应监测得出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54.2→286.1,内标多西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08.3→527.2。结果该检测方法的最低定量下限为0.5ng/ml,线性范围0.5~5000ng/ml,r=0.9980;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高于在磷酸盐中的稳定性,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血浆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明显高于其在醋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紫杉醇含量测定及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稳定性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丙氨酸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PTA(酶原活动度));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HA(透明质酸)、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LN(层黏连蛋白))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TBIL、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PCⅢ、Ⅳ-C、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PCⅢ、Ⅳ-C、LN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 CLSI EP 10-A2文件对 5个厂家的亮氨酸氨基肽酶( LAP)试剂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颁布的 EP10-A2文件, 连续 5天分别用 5个厂家的 LAP试剂按特定顺序测定高、中、低浓度样本,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及总不精密度,并对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5个厂家试剂的总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Randox、利德曼、美康试剂的偏倚小于允许偏倚,各厂家试剂的截距、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1),和光和伊利康试剂的斜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5个厂家 LAP试剂精密度良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稳定性好,但检测结果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