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20年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伴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组与正常蛋白组。感染并发症包括肺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有17例(20.24%)入院时患有低蛋白血症。肺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24%、15.48%和2.38%。低蛋白血症是肺炎(OR1.76,95%CI:1.34-2.33,P=0.007)和败血症(OR 2.29,95% CI:1.22-4.30,P= 0.002)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早期低蛋白血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90d内发生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敏感度73.62%,特异度67.95%;早期低蛋白血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90d内发生败血症的AUC为0.725,敏感度68.90%,特异度65.45%。结论:早期低蛋白血症急性脑出血患者90d内容易出现肺炎及败血症。

  • 标签: 低蛋白血症 急性脑出血 感染 并发症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感染发热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感染发热疾病患者共 100例,根据感染的来源分细菌组 50例以及病毒性组 50例,并选择 50名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降钙素原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①细菌组以及病毒性组的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细菌组以及病毒性组的降钙素原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而细菌组以及病毒性组两组之间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②从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看,病毒性组是 86%,细菌组是 28%,对照组是 4%。结论:降钙素原在感染发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更好鉴别细菌或者病毒性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性发热 诊断 应用 临床意义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非感染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7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肛肠术后出现肺感染发热的患者90例,根据发热后的处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物理降温方式,观察组结合物理降温和小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的低热患者实施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热、高热患者治疗的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结论肛肠术后出现非感染发热的中热与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结合小柴胡汤治疗,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较短,总体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柴胡汤 肛肠术 肺感染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发热患者的针对护理作用与价值进行论述分析。方法:在2021年1-12月的感染发热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数据研究基础,对其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随机划分,均25例,基础护理为对照组研究方案,针对护理为观察组研究方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服药依从。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感染性发热 症状改善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发热与肝功能衰竭相关。方法:对照组为未出现感染发热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为感染发热乙型肝炎患者,分析感染发热与肝功能衰竭相关。结果: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血小板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患者,感染发热与肝功能衰竭关联密切。当患者存在感染发热症状后,将会增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使肝功能衰竭期间病死率提高。因此,要求临床应加大病情监测力度,借助有效预防控制手段,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出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乙型肝炎 感染性发热 肝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方法对其各项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实行目标监测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出血 手术部位感染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提前护理干预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评价。方法: 从一医院 选取 10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 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 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 5 0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的 5 0例脑出血患者则给予提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良好,不仅使脑出血患者降低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还促进了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远隔脑出血(remotecerebellarhemorrhage,RCH)罕见,迄今报道约100余例。RCH可见于多种神经外科手术后,如动脉瘤夹闭、颞叶切除、肿瘤切除、血肿清除等,以额颞叶或额叶手术常见。RCH一般出现在手术远隔部位,一般分布在单侧或双侧小脑沟、蚓部,也常见小脑上部出血。RCH病死率10%-15%。

  • 标签: 小脑出血 远隔性 神经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80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整体组采取整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痰菌转阴时间;干预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整体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痰菌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整体组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整体护理效果肯定,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肺部症状,控制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2月525例脑出血病人,其中并发医院内感染病例78例,下呼吸道感染41例,尿路感染23例,肠道感染6例,口腔感染2例,血液感染2例,其他部位感染4例。针对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昏迷、导尿、深静脉穿刺等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及护理,82%患者治愈及好转。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医院感染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ICU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观察组实施针对护理干预预防感染,对比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ICU 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ICU中应用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对于老年患者因感染发热的作用效果,并对其护理作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78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降温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应用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进行降温,在对患者进行降温之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为观察组的患者从心理护理、患者护理、电冰毯护理几个方面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降温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降温效果相对于对照组的降温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少。结论对于ICU因感染发热的老年患者进行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效果明显,同时,得当的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降低降温过程中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安全降温起到有效的保证。

  • 标签: ICU 老年患者 电冰毯 感染性发热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