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我院外科系统的不断壮大,手术量在迅猛递增,虽然我院手术间16间,但仍然满足不了手术需求。为了提高手术台的周转,以前的做法是术者要求巡回护士提前将病人接进手术室在手术间外等候,而巡回护士很难抽时间来陪伴侯台的患者,导致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同时也伴随着病人侯台期间无人陪伴带来的隐患。多数护士为了规避风险,常常采取送-接病人方式,导致手术台不能很好衔接整体手术运行时间延长,从而导致医生和麻醉师不满。方法2014年1月我们围绕该问题点实施了护理管理创新,根据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建立患者腕带识别制度、接送卡、风险评估表和安全核查表,细化手术患者接送的相关内容及流程。严格按接送流程进行手术患者的交接,设立了接诊岗。
简介:摘要: 党员示范岗建设是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党建能力业务素养有重要意义。CDIO理念对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精髓的核心理念和生命全周期管理的操作方式可应用于思想建设工作。笔者基于CDIO的工作理念,对“急诊先锋”党员示范岗的建设与业务融合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新时代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目的阐明CHML经皮瘤内注射治疗乳癌的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明确CHML有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方法5周龄裸鼠共30只,分别于右腋后皮下直接种植人MCF-7乳癌组织块(0.2cm×0.2cm×0.2cm),制成乳癌动物模型.2周后,肿瘤直径长至0.2~0.8cm,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CHML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组CHML剂量按瘤体大小为50mg/cm3,隔2d局部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ALT、AST、ALP、BUN及白细胞数,以明确有无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第1次注射后48h,两组分别处死5只裸鼠,对肿瘤进行原位末端标记(TUNEL),以明确有无凋亡.完成局部注射后2周,处死所有裸鼠,解剖并行病理检查,明确两组肿瘤愈合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局部注射后48h治疗组5只裸鼠的肿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而对照组仅有个别细胞凋亡(-).(2)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脱落,且无残存癌细胞;而对照组肿瘤明显增大,瘤体直径平均(0.94±0.34)cm,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治疗前后ALT、AST、ALP、BUN及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ML瘤内局部注射可有效杀灭乳腺癌细胞,并可诱导凋亡,且无抑制骨髓和损伤肝肾功能的副作用.
简介:本研究培养小鼠密质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并分析其免疫功能和分化潜能。分离小鼠双侧股骨和胫骨,反复冲洗,取出骨髓细胞,用胶原酶消化骨碎片,分离有核细胞并接种于6孔板。对第3代MSC进行免疫表型测定、免疫抑制功能分析及进行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周内可自小鼠密质骨分离高纯度的MSC,后者具有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具有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BALB/cT细胞经C57BL/6T细胞刺激后对照组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每分钟计数(CPM)值为(2.56±0.31)×104,而与细胞比例为100∶1和10∶1的C57BL/6第3代密质骨MSC共孵育组的CPM值分别为(0.47±0.12)×104和(0.28±0.09)×104,MSC处理组CPM值与对照组CPM值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抑制功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鼠密质骨富含MSC,原代培养MSC造血细胞污染程度低,具有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功能,具有更广泛的实验研究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入岗助产士3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1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对新入岗助产士实施3年规范化培训,包括1年基础培训和2年强化培训,涉及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理论与操作及应急演练;内容有情感培训、理论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基础培训、强化培训。以2014年新入岗助产士为对照组。对助产士在操作及理论考核、母婴保健资格考合格率、产房质量控制和优质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助产士理论及操作考成绩均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控制改善,母婴保健资格合格率和优质护理服务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入岗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升助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新入岗助产士能尽快融入临床,全面提升产科质量,保障了母婴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采血岗位实施护士多岗执业的管理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方法护理部建立门诊动态采血岗机动库,在采血室实施院内多岗执业动态管理.结果实施护士院内多岗执业的动态管理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检验科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医院人力成本减少.结论门诊采血室实施院内岗位动态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值得推广.关键词采血室护士院内多岗执业动态管理TothepracticeofoutpatientbloodcollectionroomimplementationofnursesinthedogondynamicmanagementLixiaPanxiaolanZengchengyaoLichangyGingYeminghuaCaochunmei(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sichuanneijiang641199)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inpursuanceofthefeasibilityoftheimplementationofnursedogonpracticemanagementandeffectassessment.Methodsnursingdepartmentoutpatientdynamicblooddutymobilelibrary,practiseinbloodcollectionroomtoimplementhospitaldogondynamicmanagement.Resultsconductadynamicmanagementonthedogonpractisingnursehospital,patientssignificantlyshortenthewaitingtime,patientsatisfaction,satisfactionwithnursingsatisfactionandclinicallaboratorywereobviouslyimproved,thehospitalmanpowercostreduction.ConclusionoutpatientbloodcollectionroomimplemenGtationKineythweorddysnamicmanagement,savethehumancost,isworthpromoting.bloodcollectionroomnursesinthedogonpracticedynamic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27-02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入岗助产士 3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方法 2016 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对新入岗助产士实施 3年规范化培训,包括 1 年基础培训和 2年强化培训,涉及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理论与操作及应急演练;内容有情感培训、理论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基础培训、强化培训。 以 2014年新入岗助产士为对照组。 对助产士在操作及理论考核、母婴保健资格考合格率、产房质量控制和优质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规范化培训后,助产士理论及操作考成绩均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控制改善,母婴保健资格合格率和优质护理服务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新入岗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升助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新入岗助产士能尽快融入临床,全面提升产科质量,保障了母婴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对于当前门诊采血室当中,实施护士院内多岗执业的动态管理方式,观察其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且进行采血的300例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150例患者与研究组15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方式与动态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抽血等待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抽血过程当中等待时间人数最多的时间为0~30min,对照组患者在抽血过程当中待时间人数最多的时间为>90min,研究组患者的抽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患者不同阶段的等待时间(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148例,占比98.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62例,占比41.33%,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当前门诊采血室当中,实施护士院内多岗执业的动态管理方式,可以在患者就诊抽血的过程时间有效减少,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后续的门诊管理工作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性研究方法在中医急诊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中医急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急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急诊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医急诊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一般体征,分析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2.3±11.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8:22;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1.8±10.5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6:24。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急诊时症状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70%的患者在急诊处理后2小时内症状显著缓解,48小时内无明显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1.8±0.4小时;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48%,平均缓解时间为2.7±0.6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急诊在症状缓解时间及整体疗效上优于常规西医急诊处理,为急诊救治中的一种有效补充。质性研究方法在分析患者主观症状变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适用于中医急诊的效果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性研究方法在中医急诊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中医急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急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急诊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医急诊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一般体征,分析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2.3±11.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8:22;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1.8±10.5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6:24。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急诊时症状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70%的患者在急诊处理后2小时内症状显著缓解,48小时内无明显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1.8±0.4小时;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48%,平均缓解时间为2.7±0.6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急诊在症状缓解时间及整体疗效上优于常规西医急诊处理,为急诊救治中的一种有效补充。质性研究方法在分析患者主观症状变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适用于中医急诊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