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炎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超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炎的患者共计7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根据上述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多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时间较短;对照组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6.2%,观察组为96.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采用超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炎的患者,给予其全面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和实施。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高频热水消融(high-fequencyinducedthermotherepy,HITT)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方法使用HITT治疗5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男44例,女12例)的64个病灶(其中8例病人有2个病灶),56例病人中42例为原发性肝癌(HCC),14例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直径1.6~7.0cm(平均3.5cm)。其中HCC病人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再行HITT治疗。HITT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1个月复查螺旋CT评估。结果通过对术后1个月CT影像学资料的观察,结果显示64个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的48(75%)个病灶完全坏死。肿瘤直径〈3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0%(27/30);3~5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2%(13/18);〉5cm的病灶未呈现完全坏死。没有病人治疗后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显示HITT是治疗直径〈3cm经TAC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它对3~5cm的病灶相对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腕背部囊肿的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与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腕背部囊肿136例,根据发生解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伸肌支持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和骨间背侧韧带囊肿,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2/136)、24.3%(33/136)和74.2%(101/136)。囊肿具体发生部位排在前3位的是舟月背侧韧带、指伸肌腱及示指伸肌腱滑液鞘、桡侧腕长及腕短伸肌腱滑液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82/136)、8.1%(11/136)和6.6%(9/136)。腕背部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二维灰阶超声显示伸肌支持带囊肿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位于水肿增厚的伸肌支持带内,与伸肌腱无联系,多同时合并舟月背侧韧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位于伸肌腱旁,呈椭圆形或茄形包绕肌腱,与骨间背侧韧带及伸肌支持带无联系,骨间背侧韧带呈正常的条索状回声,表面光滑、平整;骨间背侧韧带囊肿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位于受损韧带浅方,受损韧带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光整,内部条索状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致局部变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腕背部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腕背部囊肿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总结其不同原发病变的超声特点,提高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超声诊断结果,总结不同原发病所致的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特点.结果26例患儿中,20例高频超声下于套头部发现异常回声(检出率76.9%),超声表现10例实性不均匀等回声结节,3例不均匀等回声团,3例回声尚均匀的实性弱回声团,局部肠壁不均匀增厚,3例厚壁囊性回声,1例套头部囊实性回声.手术后病理证实,肠息肉10例,梅克尔憩室3例,淋巴瘤3例,肠重复畸形3例,局部肠壁发育异常1例.另6例超声仅诊断为肠套叠,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例为梅克尔憩室,1例为肠息肉.结论高频超声可及时发现部分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高频超声;继发性肠套叠;儿童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