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宫颈肌瘤是位于子宫颈部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较宫体部肌瘤在诊断和处理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此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78年4月~1999年6月期间,收治子宫肌瘤377例,其中宫颈肌瘤13例,占3.45%。发病年龄为24~54岁,平均为41.2岁;其中32岁~50岁10例,占76.92%。其中,合并宫体肌瘤4例,子宫腺肌瘤3例,卵巢肿瘤1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2分类:按其生长部位分二类:即宫颈阴道段5例和宫颈上段8例。按瘤体与肌壁的关系可分三类:肌壁间肌瘤7例(占53.85%);浆膜下肌瘤,突入阔韧带内4例(占30.77%);粘膜下肌瘤,肌瘤突入宫颈管内堵住宫口,或排出宫口2例(占15.38%)。1.3临床表现:13例中有月经过多6例,普查中发现或患者本人察觉肿块者4例,排尿困难、腰腹酸痛及白带增多3例。1.4术中所见:子宫形态,除合并有宫体肌瘤外,见子宫体正常大小或略大,宫颈拉长膨大,使子宫呈“亚铃状”,宫颈展平挤压而难以辨认。肌瘤最大:17cm×15cm×10cm。最小:
简介:目的探讨颈肋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术探查所见和手术方法。本组臂丛下干受压型8例,臂丛中、下干受压型3例,全臂丛受压型2例。13例均有下颈部肿块,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不完整颈肋4例,完整颈肋7例,颈肋由两个节段组成2例;同时合并前、中、小斜角肌异常和纤维索带,共同构成对臂丛特别是下干的卡压。结果随访6个月~5年3个月,手术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结论颈肋综合征和颈肋两者内涵不同。颈肋可分为横突增长、不完整颈肋、完整颈肋和特殊形态等4种。而臂丛下干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下颈部肿块是颈肋综合征的重要特点,臂丛下干受压型是其主要临床类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应将颈肋等卡压组织逐一切除或切断。建议将颈肋综合征作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类型加以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瘦素对人L-02脂肪变肝细胞胆固醇流出及小凹蛋白(cavdin-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SCAI)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20%的医用脂肪乳配制成10%的浓度,与10%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共同培养细胞,造模时间24h,造模后分别用瘦素处理,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处理24h。每纽均行油红“O”染色。用RT—PCR测定cavelin—1、ABCA1mRNA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10%的脂肪乳处理24h能成功制造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RT—PCR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后cavelin-1及ABCA1mRNA表达增加。模型组加入瘦素处理后cavelin-1、ABCA1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与瘦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10%的脂肪乳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时,10^-7-10^-5mol/L浓度的瘦素能上调cavdin—1、ABCA1mRNA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逆转运。提示瘦素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时自发性食管破裂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以期早期确诊;尽早行食管破裂口修补,邻近纵膈胸膜片缝盖,加三管一禁,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可行性。方法对1985年以来,收治1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及时确诊,减少误诊,尽早施行手术,12例治愈,1例死亡。胸部切口感染3例,脓胸2例,纵膈炎1例,食管破裂口胸膜瘘2例。结论及时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确诊,减少误诊,是影响患者愈后的关键,对48小时内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行食管破裂口修补,邻近纵膈胸膜片缝盖,加三管一禁治疗,术式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案以及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期间眼科收治 13例确诊为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为此次研究数据来源,对纳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时掌握患者具体情况,先对头颅、胸腹、四肢等存在伤势的患者进行处理;对需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患者尽可能短时间内安排手术,如合并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情况的患者进行纠正处理,服用各种维生素;及时处理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情况严重的患者,控制或者避免眼底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除此之外,其中 6例在确诊后立即应用扩血管药物患者设为 A组,另 7例确诊病情后间隔 36小时再应用扩血管药物设为 B组。结果: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中预后情况较好占据比例 71.7%, A组患者临床预后较好占据比例 60%, B组患者占据比例 83.3%,组间所得数据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 P<0.05。结论:对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诊断,准确地掌握病情并采取对应治疗手段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合理选择扩血管药物的时机对保障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
简介:目的提高40岁以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3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率、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占同期膀胱癌总数的5.1%(13/253),男女比例为12:1。以无痛性间歇发作的肉眼血尿为主要首发症状11例。临床分期La~T1期12例,病理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13例随访1.5~9.0年,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结论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发病率,应引起临床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好于老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止误诊的措施。方法:对舟山警备区医院2013.03-2017.02收治的心源性晕厥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心源性晕厥中有11例心律失常和2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在心律失常的病例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例、QT延长综合征3例、频发性室早伴左心室肥厚1例、阵发性室上速2例。心律失常的经抗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治疗;急性心梗的给予严格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扩冠、抗凝治疗4周后病情好转后出院。有1例因多源性室性早搏、多型性室速伴RonT现象,经同步电复律等不能阻断室速,终因心衰、休克于入院后13小时死亡,占7.69%。QT延长综合征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初诊时均被误诊为癫痫,急性心梗2例首诊时被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误诊率为61.54%。结论:心源性晕厥与癫痫、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极为相似,易被误诊,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病史的详细采集,及时检查心电图、心电监护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