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产前诊断(prenataldiagnosis)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本文旨在探讨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的填塞法治疗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内镜诊断,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诊断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这一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内镜诊断方法,观察食管裂孔疝患者的镜下特征。结果食管裂孔疝的主要内镜特征是齿状线上移,下方可见疝囊,食管裂孔压迹松弛、宽大,诊断食管裂孔疝这一疾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炎是这一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病。结论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来说,内镜诊断下可以更直观、清晰的观察该病的几项特点,这一方法是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县级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的数据对比为97.14%、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经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促使患者脊柱及早获得恢复,值得在脊柱骨折中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内镜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的10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整体组各5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整体组实行整体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8.0%,整体组是98.0%,整体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获得明显提升,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病理检查与临床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26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表现腺体变小,囊性扩张、减少甚至消失者为17例,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者为54例,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55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5.0%、84.4%、91.7%,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将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以及肺部穿刺活检证实为肺内孤立性结节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接受肺叶切除术者共计70例,在此其中,假瘤2例、腺癌24例、结核4例、鳞癌40例。接受切除术者共计14例,其中假瘤2例,结核10例,纤维增生2例。经64层CT诊断证实,其能区分、确定结节。最小直径为2mm,倘若结节直径在4mm以上,重建时就会受一定干扰。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此项技术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发展动力。经过后续处理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可实现对小结节定性分析,帮助临床正确区分结节性质,此项技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源性慢性咽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鼻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肥厚型咽炎38例,慢性单纯性咽炎40例,不同类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肥厚型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较比慢性单纯性95%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源性慢性咽炎不同类型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鼻内镜下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选取通气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患者56例作为参考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与治愈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能够快速止血,同时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和恢复快等优势,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普通胃镜活检(CFB)是筛查胃上皮瘤形成(GEN)的最常用的方法。我们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71名确诊胃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1.83%。51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6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有些可能转变为癌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