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羊水过少患者中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羊水过少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分析两组的羊水指数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治疗后逇羊水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升羊水指数,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方法此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基础治疗,观察组用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ADL、GQOLI-74评分变化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优,P<0.05。结论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抗敏、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行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保门诊诊治的缺铁性贫血3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两组,每组18例。行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为对照组,行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为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药物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量等指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采取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对患儿病情改善,以及血常规指标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以此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例数60例,选择时间2015年3月~2017年9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按照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平均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心绞痛平均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11月15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治疗,实验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研究对比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8.24±3.35)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相比对照组(79.07%)明显更高,P<0.05。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58(glucose-regulatedprotein58,GRp58)GRp5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GRp58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并分析GRp58表达量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GRp58主要存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胞质中.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Rp58的表达量(0.635±0.361)低于配对癌旁组织(0.899±0.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58的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吸烟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GRp58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其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能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糖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葡萄糖诱导细胞凋亡:将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于HK-2细胞不同时间,并经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细胞。采用抑制剂拮抗葡萄糖诱导凋亡: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hypericin)、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抑制剂(apopain)、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ME)作用于HK-2细胞30min,再加50mmol/L葡萄糖作用48h,后行FCM检测HK-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0mmol/L葡萄糖作用48h可诱导HK-2细胞发生凋亡,并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而FCM检测发现10^-4mmol/Lhypericin、10^-4mmol/L和10^-6mmol/Lapopain、10^-7mmol/Lgenistein、10^-2mmol/LNAME可明显抑制葡萄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结论:蛋白激酶C、caspase-3、蛋白酪氨酸激酶、一氧化氮(NO)都参与了葡萄糖诱导HK-2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用药方式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7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口服消炎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膝关节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膝关节评分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2017年8月6日到2018年2月6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消炎痛)、观察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各29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5.86%,低于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为(56.42±10.3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49.37±10.92),且治疗时间越长,差异越大,P<0.05,存有临床可对比性。结论临床给予膝骨关节炎患者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用葡萄糖酸亚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72例,以数字抽签的形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和对照两组各36例。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用药后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26.9±10.6)g/L、血清铁蛋白水平为(37.6±8.3)ug/L,均明显比对照组的(117.3±9.2)g/L、(29.4±9.5)ug/L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22%,比对照组的86.11%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积极应用葡萄糖酸亚铁,有助于改善其血红蛋白等指标,促进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止泻时间、总疗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以及总疗程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与对照组80.0%(36/4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缩短病程,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均测定颈动脉MT及血清CRP浓度,并于治疗12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MT及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糖耐量减低患者早期应用阿卡波糖干预可以降低血清CRP浓度,逆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有益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