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I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科对10例I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有效干预并发症,保证血液净化治疗过程顺利进行。结果本组10例患者经治疗实验室化验结果改善,7例患者抗GBM抗体转阴,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均明显改善。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I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我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行为有效,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促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把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征与价值。结果对照组18例,平扫呈低密度的11例,等密度的4例,高密度的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15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的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13例,呈等密度的5例。观察组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中央瘢痕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呈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而延迟期与静脉期的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11例中央瘢痕病灶均见延迟期强化。结论螺旋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能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MRI中央瘢痕延迟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9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8%;对照组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其中19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4例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6%。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已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手术前施行CT检查,给予研究组手术前施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研究组检查确诊率为98.00%,检查漏诊率为2.00%,无发生误诊;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80.00%,检查漏诊率为14.00%,误诊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结果分别是(92.09±4.69)分、(90.43±5.13)分以及(10.01±1.17)天,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活血化瘀法联合康复干预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有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法联合康复干预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目前在临床上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缓解患者的病情。肾小球肾炎通常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并发症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法联合康复干预在治疗肾小球肾炎时可以有效地调节水和钠的代谢,防止患者发生高血压同时还能帮助患者缓解水肿的症状,防止患者出现贫血。这种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病情还能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高血压、贫血的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广泛的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巴胺并卡托普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小儿急性肾小球炎病例中,抽取48名,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4例,对照组应用多巴胺进行常规治疗,观察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浮肿、血尿、高血压、尿少)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快速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肾小球炎小儿应用多巴胺并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是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采取中医加味二仙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脾肾气虚型CGN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7)例和研究组(n=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肾炎丹,研究组则加用加味二仙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疗效是63.83%,研究组治疗的总疗效是78.72%,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中相关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气虚型CGN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加味二仙汤联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症,值得宣传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设为A组与B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特点,对A组与B组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8.33%、36.77%,B组的分别为63.33%、71.67%;A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的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肝脏形态缩小、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65.00%、81.67%、61.67%,B组的分别为31.67%、48.33%、26.67%,A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可作为临床鉴别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次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治疗,这样能够更加突出研究结果的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数据一共为78例,主要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都为39人,我院在选择病例的时候,主要是在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内选择的,观察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远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的恢复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使用缬沙坦+黄葵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于2014.1-2016.1期间选取我院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各45例,对A组患者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而B组患者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葵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功能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与收缩压情况对比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均接近正常值,A组效果一般(P<0.05);临床疗效A组86.67%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9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蛋白尿的症状,达到满意治疗效果,对促进肾功能恢复与缓解病情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纳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肾小球肾炎护理方案的创建;对照组(33例)创建常规护理方案展开护理;观察组(33例)创建精细护理方案展开护理;最终就两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评价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效果(78.79%)对比,观察组(96.97%)总有效率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72.73%)对比,观察组(93.94%)总满意率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合理展开精细护理干预,最终在获得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评价结果方面均较为理想,可为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效果的改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