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2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没有差异(P>0.05);在治疗一星期及治疗三个月后B组患者NIHSS评分评先比A组患者低(P<0.05)。结论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效果更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心源性脑栓塞60例,根据溶栓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静脉溶栓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卒中量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6例,患者选择采用PCI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16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在三个月之内恢复出院,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所以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PCI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因为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情况发生,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在心源性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月7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源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对A组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对B组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镇静镇痛对C组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患者的心源性哮喘症状缓解率分别为45.0%、60.0%、90.0%,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5.0%、95.0%,C组治疗效果最佳;C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率(90.0%)明显高于B组(70.0%),C组患者再插管率(5.0%)明显低于B组(2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和整体疗效,进而能够降低其转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日~2018年3月29日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危险因素与发生时间。结果因冠心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27例,所占比25.00%;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所占比16.67%,除此之外还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肺心病、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入院治疗2~3周内夜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间,大部分患者于发病后1h内死亡。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基础疾病而诱发心源性猝死,临床应全面分析、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史,尤其要加强对冠心病、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对7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且常见病因,第二为高血压心脏病,诱发心内科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与剧烈运动;54例患者于入院2~3周内猝死,猝死率为71.05%,且夜间猝死率明显高于白日(P<0.05)。结论诱发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均为常见病因,而情绪激动以及剧烈运动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病例516例,存活出院428例,院内死亡88例,院内死亡率为1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体温(OR=26.091,P=0.003)、入院时脑疝(OR=18.313,P=0.005)、Glasgow评分(OR=4.055,P=0.040)、肺部感染(OR=8.632,P=0.015)、消化道出血(OR=3.028,P=0.043)、脑心综合征(OR=20.123,P=0.004)、卒中类型(OR=13.174,P=0.010)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入院时出现高热或脑疝、Glasgow评分在3-5分、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以及出血型脑卒中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重症监护室收治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并配合ICU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死亡病例的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486例(30.94%),2015年有519例(33.04%),2016年有566例(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有949例,占60.41%,2014年有291例(18.52%),2015年有308例(19.61%),2016年有350例(22.28%),三年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101,0.582,0.198,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有173例,占11.01%,脑血管疾病有71例(4.52%),心脏疾病有42例(2.67%),高血压有21例(1.34%),糖尿病有13例(0.83%),肺部感染有10例(0.64%),尿毒症有5例(0.32%),慢阻肺有4例(0.25%),其他有7例(0.45%),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慢阻肺高(χ2=3.916,P<0.05)。且死亡病例患者中呼吸衰竭居多,占39.02%,心脏衰竭患者33.61%,消化系统衰竭有20.94%,脑衰竭有10.44%,全身衰竭有8.59%,肾脏衰竭有6.49%,其中呼吸、心脏衰竭发生率比其他脏器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1,7.786,30.102,25.526,15.630,4.046,22.941,18.801,P<0.05)。结论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数量日趋增长,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多,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并伴有多处脏器衰竭现象,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慢性病防治工作,为其预后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7例(72.5%),死亡14例(27.4%)。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痉挛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惊厥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