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降低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针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自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并分别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与他烃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0%,对照组仅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4.0%,对照组相应数据分别为8.0%和1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与单纯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其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病患,都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按照用药的差异把病患分成治疗组A与治疗组B各42例,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的总有效率是76.2%,治疗组B是92.9%,治疗组B比治疗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B病患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降低幅度均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义(P<0.05);治疗组A的不良反应诱发率是9.5%,治疗组B是2.4%,治疗组B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且不良反应诱发率低,具有临床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进行相应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风险的评估,提高风险管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优良率为84.3%。观察组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准,针对这86例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其中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6例,整体年龄小于40岁为20例,40-50岁之间为35例,大于50岁为31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5.8±4.3)岁,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治疗,通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接收过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根据动态心电图进行病人检测,其中检测率为87.95%(73/83),而复合性心律失常为38例、心律失常为35例。结论通过对接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对心血管疾病检查有很好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费用和治疗时间。而不良反应几乎没有,所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治疗,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心血管内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心绞痛患者资料100例进行总结,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治疗,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心绞痛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半年的随访显示,100例患者没有产生死亡病例,患者生存率为100%,其中25例患者产生心血管事件,1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疾病复发,1例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患者产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产生心力衰竭。结论临床心血管内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其缺血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治疗效果理想,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55例,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麻醉后5min两组HR及MAP均有所下降,但组间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舒芬太尼对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包括医院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患者因素,其中护理人员因素的影响最大,占比57.0%;防范措施实施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比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应从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等方面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5~9月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中西医联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能够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率的主要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活动相关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2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试验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突出,除了可以改善患者心血管基本功能,同时还有助于控制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