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23颗,试验组共植入种植体26颗。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骨获得量、牙周探诊深度以及植入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1±0.36)和(2.86±0.25),对照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6±0.34)和(2.8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2周后和4周后的骨密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02±0.022),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37±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与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基本一致,均可用于颌后牙缺失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胫骨平台发生复杂骨折的患者,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开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名,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名,常规对照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实验观察组在常规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联合植骨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负重时长、以及术后愈合的时长,在完成手术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以最后一次随访的疗效作为评定依据。结果在手术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负重时长以及愈合时长方面,实验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在开展的最后一次随访评定疗效中,实验观察组的整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技术拥有更优秀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缩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负重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45例患者,按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应用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2017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则在ACL重建术上增加PR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ACL重建术并在同时应用PRP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腱骨愈合,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以及坏死等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优于手术前。经Harri评分30例患者评分为优,22例患者评分为良,8例患者评分为差,优良率为86.7%。结论对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脊柱X线片、CT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计算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ODI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无压疮发生;术后随访,无断钉、钉道感染病例;确认植骨融合完成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1个月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均基本消失,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及对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到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出符合本次实验研究要求的患者150名,均为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优良率(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4%),(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疾病患者,让其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疾病的好转,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踝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OLT患者,随机分为甲组(采取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和乙组(微骨折手术),均在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踝关节疼痛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乙组的82.35%,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踝关节疼痛程度方面优势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取骨搬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骨移植术,观察组采用骨搬移术,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6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和修复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针道感染、愈合不良、疼痛和患肢缩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