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0例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8例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分别采取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和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P<0.05),治疗96小时后实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18.10±25.66)μmol/L,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31.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其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包含40例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为对照组,而实验组则使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DBIL、IBIL、TBIL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以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DBIL、IBIL、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得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黄疸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蓝光照射,能够降低胆红素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蓝光照射 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6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编号和随机分组,各28例,其间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间隙性蓝光治疗,而持续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持续蓝光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间歇蓝光治疗安全性更高,因此应当重视对间歇蓝光治疗方法的推广。

  • 标签: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研究不同半导体激光照射方法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将96只家兔随机分为3,6,9,12周四个观察期组,每个观察期又分为相应的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低能量半导体激光照射能促进轴突再生,改善再生神经功能,以同时照射损伤周围神经部位和相应脊髓节段效果最为显著。

  • 标签: 半导体激光 神经再生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7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使用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 标签: 泛昔洛韦 半导体激光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病理因素,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2.50%,对照组为6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或持续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56%,而对照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仅为86.59%,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是7.32%,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26.83%(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效果 间隙 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单纯蓝光照射(物理组)和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联合组)。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有效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M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远高于物理组(P<0.05),而CD8+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远低于物理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44%,远高于物理组的84.62%(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治疗效果理想,并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益生菌 高胆红素血症 免疫功能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的426份阳性血液标本,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为主,借助无菌操作对发热初期与高峰期的血液标本予以采集。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检验,根据NCCLS药敏试验标准,评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情况,包括敏感度、耐药性以及中度敏感三个方面。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检总计鉴定396份,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阳性菌符合率对比92.95%;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革兰阳性菌检出敏感度的对比(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检出率与敏感度都比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与时间较短等优势,在血液检验中比较适合。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纵折后牙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8,给予全部裂牙清除术后行体外再植粘结,术后14d实施全冠修复)和观察组(n=28,给予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折后牙患者运用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远期疗效相对常规治疗方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 粘接 纵折后牙 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蓝关照射治疗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粪胆素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粪胆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P<0.05)。这表明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粪胆素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蓝关照射治疗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525例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培养,进行一段时间血标本培养后再进行药敏试验,并与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相比,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525例血液标本中阳性标本有437例,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方法阳性检出353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27例,符合率82.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71例,革兰阳性菌检出59例。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阴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阳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均可以快速鉴定血液标本中细菌,药敏试验可有效指导抗生素选用,减少盲目用药,可明显提高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60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入选者分为研究组(134例)与对照组(126例),研究组给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联合红蓝光照射;对照组则只给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⑴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97%vs76.98%,P<0.05)。⑵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9%vs9.62%,P>0.05)。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较单用夫西地酸乳膏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夫西地酸乳膏 红蓝光照射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依门-囊时间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90min)和达标组(<90min),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入CCU时间(6am-10pm)、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等待手术台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STEMT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均可对直接介入治疗的门-囊时间造成影响,需建立和完善院内相关的抢救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门-囊时间的延迟。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门-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医院医保指标,为次年度指标谈判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方法根据既往某妇产科医院医保业务住院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医保住院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建立相关直线回归模型对未来指标进行预测。结果预测该妇产科医院2013协议年度实际申报总金额预测为1151万元,远远超出社保基金中心初定预算金额共计162万元(F=33.80776,P<0.05),院方需要在指标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医保基金支持。结论医院医保运营指标受多因素影响,选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次年指标进行有效的预判,可以为医院谈判者提供科学合理佐证。

  • 标签: 线性回归医保指标谈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异常结果。方法分析48例GJB2、SLC26A4,GJB3、12srRNA直接测序法的异常结果。结果GJB2基因发现4个突变位点,包括79G>A、341A>G、109G>A和235delC,12sRNA发现三个突变位点,即1382A>C、1438A>G、1555A>G,SLC26A4和GJB3基因均未见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GJB279G>A和12sRNA1438A>G,其次是GJB2341A>G。结论GJB2和12sRNA基因可能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两个基因的热点突变与国内其它地方报道的有差异。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测序 GJB2 SLC26A4 GJB3 12sr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