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部创伤检出率及准确的提升作用。方法对既往收治的198例伴有脏器损伤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分别接受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并统计对创伤分级的准确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部创伤的检出率远高于二维超声(P<0.05),且对各种类型脏器损伤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5),前者对肝损伤、脾损伤和肾损伤分级结果准确率均远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脏器损伤的检出率和各脏器损伤分级准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腹部创伤 检出率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早期异位妊娠中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的诊断准确。方法选择我院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产检的66例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β-HCG检测结果都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呈现P<0.05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可以提升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降低患者因误诊和漏诊造成的风险,提升患者的诊断效果。

  • 标签: 阴道超声 血清&beta -HCG检测 早期异位妊娠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收集门诊的280份尿液样本,采用手工法与干化学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中,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化学检测对蛋白尿、隐血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4%、68.21%,远高于手工镜检法的58.12%、47.86%,干化学法检测对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48.12%,远低于手工镜检法的66.07%,以上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来说,干化学检测法对尿常规检测的敏感较高,但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以与手工法联合应用。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法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择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离,观察组采用人工溶血处理,观察对比组间检测数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LDH、TBIL、TP、CK、GLU、K+数值高于对照组,GLU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影响检测准确性,故需采取有效促使避免标本溶血。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玉门油田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12月对该企业单位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体检,包括病史及婚育史的询问、妇科检查、辅助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并分析体检结果结果2104例女职工参加检查,1012例患1种以上妇科疾病(44.7%),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分别为31.6%、30.5%,居妇科疾病的前2位;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22~40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系统感染是影响育龄妇女健康的首要问题;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22~40岁年龄组最高。加强对企业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培训,定期普查普治,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很有必要。

  • 标签: 体检结果 妇科疾病 已婚女性/石油工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免疫检验开展中,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相关的分组方式将其随机均分成基础组与研究组。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免疫检验,而研究组患者的免疫检验需要接受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基础组对象,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免疫检验而言,选择相关的质量控制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对于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等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结果 准确性 可靠性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种梅毒检验的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220例非梅毒人员为对照组。用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给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RUST的特异及灵敏比ELISA和TPPA低很多,而且在阴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率方面,ELISA和TPPA也比TRUST低很多,在差异性方面比较明显,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检出率方面,Ⅰ期梅毒及早期梅毒TPPA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此外,Ⅲ期梅毒及Ⅱ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也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合用于梅毒疗效观察检测的是TRUST,适合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的是ELISA,且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适合TRUST和ELISA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的是TPPA。三种检测方法的相互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结果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50份,主要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知,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和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条件等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人员应该加强对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的重视,并予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标本的保存方法,从而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检验结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癌患者使用百特泵输注恩时间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设计,2015年11月随机选取30例肺癌使用百特泵输注恩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2月对这30例患者运用品管圈管理,包括分析百特泵输注恩误差的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护理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百特泵输注恩的实际时间与计划时间的平均误差情况。结果计划72小时输注恩时间平均误差率由8.03%降低至4.95%,计划96小时输注恩时间平均误差率由8.05%降低至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癌患者使用百特泵输注恩时间准确率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百特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肺癌 品管圈活动 持续输注
  • 简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影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本单位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单位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误差率,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检验误差率12%,观察组检验误差率4%。观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操作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微生物检验工具消毒不严格等。结论应对微生物检验人员加以培训,提高其素质、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标本送检规范化水平,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

  • 标签: 影响 微生物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提高准确性,探讨一些有效措施,保证以后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情况,主要是检验的正确性。结果尿液检验正确率为92.72%,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6.25%,痰液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5.00%,粪便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2.61%,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4.35%,由此可见,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最高,粪便组织最低。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工作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技术、标本采集、运输等过程均可影响细菌检验质量,因此,严格掌握样本采集规范,保证样本运输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样本操作章程进行样本保存,从此保证细菌检验的质量。

  • 标签: 细菌检验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目的:建立全国范围的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初步探讨远程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13所医院或医学院建立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60份细胞学标本的数码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参加单位.参加者根据屏幕图像作出远程诊断.结果:共收到456份远程诊断报告,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相比,符合率达86%~97%,平均94%.远程诊断自信度达96%,图像满意达98%.结论:利用互联网传送细胞学图像,其诊断的准确与光学显微镜相似,这种模式还可应用到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和形态学诊断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远程细胞学 互联网 数码图像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最多。多发生于10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我区根据国家疫情网络直报对辖区手足口病患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2014—2016年1767例临床确诊病例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出血疾病控制状况以及对护理满意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症状消失时间上更短,且能够更快出院。满意率方面,对照组满意率为88%,观察组达到9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出血控制状况,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 症状消失时间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 标签: 贫血 贫血类型 血液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测在反映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病理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肾活检病理为评估金标准。在进行肾活检的同日清晨,取患者晨尿,并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以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非增殖性病变为主和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尿沉渣所见包括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各种管型,也分为3类沉渣谱Ⅰ类以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管型,伴蛋白尿;Ⅱ类呈少细胞、细颗粒或透明管型中镶嵌有核红细胞,伴大量尿蛋白;Ⅲ类少细胞、透明管型为主或其中嵌入几个有核红细胞,蛋白量少。比较不同病理改变的尿沉渣特点。结果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20例中18例(90%)为Ⅰ类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为主9例中7例为Ⅱ类尿沉渣谱;小管间质性病变为主3例中2例为Ⅲ类尿沉渣谱。结论尿沉渣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损伤的部位和严重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沉渣 肾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