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说明实验室安全策略。方法:主要分析当前实验室制度问题、工作人员意识情况、管理等情况,根据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放哪,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结果: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较多,像管理制度缺失、检验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清洁情况不彻底、设备管理及放置不合理等,存在众多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实验室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加强多项管理。其涵盖制度化、知识化、检验员能力情况、监护化等,安全预防的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本社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82例,按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对,P
简介:【摘要】本文以提升预防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势,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探索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应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公共卫生工作者。
简介:目的:探讨低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在猪瘦肉组织中形成的消融灶特点。方法:将30份猪瘦肉组织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份。使用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分别采用1~10W恒定功率,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观察消融过程中针尖温度变化及消融后大体标本的消融灶形态,并测量消融灶径线,计算消融灶的体积和纵横比。比较不同功率组消融灶体积及形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除1W组针尖未能形成消融灶外,其余各功率组均形成椭球体消融灶。其中以3W组消融灶平均体积最大[(1.76±0.40)cm3],消融灶体积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消融灶形态最接近球形(平均纵横比为1.21)。病理HE染色可见消融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其大小与大体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dSphere射频消融仪在功率为3W时所得的消融灶体积最大,形态最接近球形,可用于临床中浅表器官及近危险部位病灶的消融治疗。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非影像学指标结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非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非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非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和PI-RADS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的穿刺结果,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和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3.6%和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方位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 2018 年 2 月一 2019 年 3 月在 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120 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实验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 室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给予全方位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患 者的不良情绪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48?.42)h 和住院时间(8.12?.34)d 均短于对照组(48.18 ± 12.38) 人和(13.16?.2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范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结果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提高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结肠镜证实为憩室炎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23例CT均示结肠憩室炎,其中4例同时伴阑尾炎,位于右半结肠20例(升结肠12例,回盲部5例,盲肠3例),占87.0%;左半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占13.0%。结肠憩室炎CT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其内为气体21例(91.3%),液体2例(8.7%),粪石4例(17.4%),憩室内可见环状高密度影13例(56.5%),憩室壁毛糙增厚、邻近肠壁毛糙增厚、周围脂肪结构紊乱23例(100%),淋巴结反应性增大15例(65.2%),邻近腹膜增厚17例(73.9%)。结论:憩室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骨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mg/kg;骨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检测、骨形态计量分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血清骨钙素(BGP)检测。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均见椎体、股骨头、膝关节等放射性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BALP、BGP等其他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骨量减少组股骨中段摄取99mTc-MDP未见显著增高(P>0.05),骨组织病理切片与股骨头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99mTc-MDP骨骼显像所示股骨中段(长骨)摄取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比值差异小,结合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可提示为早期骨量减少阶段,为临床提供在早期骨量减少时进行干预防治的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与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中风病患者和相关因素明显组与不明显组的脑血流改变,以探索中风病的早期诊断依据.结果:中风病患者无论是颈内动脉支配区域,还是椎动脉支配区域均显示血流速度变慢血管条数明显多于相关因素明显组与不明显组(P<0.05,P<0.001),而血流速度加快血管条数以相关因素不明显组为最高,而中风病组为最低(P<0.05);血管弹性减退例数和栓子平均数也以中风病组为最高,而相关因素不明显组为最低(P<0.05).结论:中风病的发生与颅内血流速度变慢所致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栓子平均数增加直接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中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指标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及病理指标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CT图像,测量CT图像上病变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术后评估病变的分化程度,p53、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按是否有胃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在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强化差值及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异。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以上参数中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与转移淋巴结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计量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36例患者手术证实胃周淋巴结转移,余21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病灶的CT体积[(33.0±25.0)cm^3]显著大于无转移患者[(33.0±25.0)cm^3vs.(6.4±4.4)cm^3,P〈0.05],但两者强化差值无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病变的EGFR阳性率(24/36)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9/21)(P〈0.05),但两者Ki-67和p5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仅有肿瘤体积及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且肿瘤体积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cm3为肿瘤体积对转移淋巴结的最佳预测界值(灵敏度100.0%,特异度87.5%)。低分化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也显著高于中分化患者(P〈0.05)。结论CT上胃癌病灶体积及组织分化程度与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