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一时间段,以A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常规化护理模式;将2020年3月~2021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二时间段,以B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将两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B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A阶段,数据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有些显著的效果,能够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颅高压患者采用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颅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01-2022.12期间收集资料,按照颅内压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压组(颅内压>20mmHg)和正常组(颅内压≤20mmHg),每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对比高压组实施治疗前后的视神经鞘直径及颅内压指标,比较高压组与正常组治疗后的预后水平。结果: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指标、颅内压指标在治疗前,均大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患者的总体预后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有利于为颅高压患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颅高压患者采用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颅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01-2022.12期间收集资料,按照颅内压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压组(颅内压>20mmHg)和正常组(颅内压≤20mmHg),每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对比高压组实施治疗前后的视神经鞘直径及颅内压指标,比较高压组与正常组治疗后的预后水平。结果: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指标、颅内压指标在治疗前,均大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患者的总体预后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有利于为颅高压患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监视镜配合垂直分娩体位助产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我科采取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传统的仰卧截石位。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采用垂直分娩体位,并配合分娩监视镜的应用。分娩后采用VRS5级评分法、视觉焦虑量表分别测量产痛、焦虑程度。同时观察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痛程度、焦虑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监视镜配合垂直分娩体位助产可以降低初产妇产痛及焦虑水平,提高分娩质量。
简介:目的找出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后注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垂直移动高度,作为临床泵体垂直移动安全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orinfusionPumpWZ-50C、WZ-50C2、BRAUNPerfusorcompact3台微量注射泵在10ml/min的运转速率下,分别用电子天平测定在平面未移动时以及分别垂直移动15,25,35,50cm高度后1min的注出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移动注射泵各不同高度间的流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垂直移动15,25,35,50cm与未移动时的1min的平均注出流量的差值分别为0.004,0.017,0.033,0.046ml,差值最小的是垂直移动15cm高度流出量剖面图显示水平面与垂直移动15cm高度的流出量线条呈稍有抬高而接近水平线状态,而后此高度流出量的点成为了一个拐点,线条随着垂直移动高度的增大变得越来越陡直,显示注出量比较的改变随着移动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结论垂直移动15cm高度注出量的变化最小,成为不同高度的增加使流出量急剧增加的拐点,此垂直移动高度是安全的移动高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的疼痛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疼痛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1.72±0.50)分<(2.54±0.67)分,t=7.208]以及心率(HR)水平[(135.12±10.85)次/min<(149.96±9.63)次/min,t=7.517]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持续哭闹时间[(1.72±0.50)min<(2.54±0.67)min,t=18.724]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92.05±2.97)%>(84.38±3.17)%,t=12.975]、平均动脉压(MAP)水平[(96.30±9.18)mmHg>(88.72±8.93)mmHg,t=4.349]以及新生儿家长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2.59%>75.93%,χ2=5.65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疼痛引起的哭闹行为、体征异常变化,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论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强化疼痛护理模式(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减轻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强调不同护理模式的综合价值。方法:以我科60例实施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30例,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及B组(30例,于前者基础上强调人性化护理),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护理有效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疼痛分值(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分值(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较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将人性化理念引入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当中,利于缓解其情绪问题及化疗所致的机体不适感,这也是提升治疗依从性,巩固整体疗效的关键一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部(Nursing Department)管理工作中强调戴明环理念(Plan-Do-Check-Act,PDCA)的正性意义。方法:以我院护理部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划分至A组(10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与B组(10名,于前者基础上引入PDCA理念),并对比相应数据指标,评价不同管理方案综合意义。结果:经对比,B组护理人员于风险识别、常规管理、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成绩均较A组护理人员优异(P<0.05)。结论:于医院整体医疗活动中,离不开护理部精心、严谨的护理管理制度,而将PDCA理念融入该部门,则利于进一步提升部门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