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内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采取12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护患沟通方式。结果:采用改进的护患沟通方式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患者投诉率、护理差错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论表明,改进的护患沟通方式有助于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增强患者信任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护患沟通 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管理的新模式.方法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特殊的身心变化,采取支持-帮助-教育的方法,即给予心理支持,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为寻求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了经验.

  • 标签: 母婴分离 产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将母乳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规范母乳采集管理,提高产妇泌乳量和母乳采集依从性,促进母乳喂养。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采用复旦大学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2022年2月至7月,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产科病区内母婴分离产妇,对比指标变化。结果  将循证所得15条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妇泌乳量、母乳采集依从性、母乳采集正确方法知晓率较证据应用前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通过循证将母乳采集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可有效规范产妇母乳采集行为,提高产妇母乳采集正确方法知晓率,提高泌乳量。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乳采集 循证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能否从炭疽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的情况或疾病的发展期。如果病人已接受过治疗,很可能从水疱液里分离不到炭疽芽胞杆菌,如果病程已超过3~4天,将不容易得到水疱液。通常,血液中很难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除非是菌血症期或濒临死亡的血液标本。此次我们收到皮肤炭疽样本后先进行核酸检测后,检出阳性后,从患者病损渗出液和患者家中土壤里均分离培养到炭疽杆菌,噬菌体实验与青霉素药敏的细菌学鉴定阳性,现将此次成功分离炭疽杆菌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皮肤炭疽,病损处渗出液处,分离培养
  • 简介:总结13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全面评估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正确选择伤口清洗液和敷料,深伤口放置负压吸引管引流,保证造口袋粘贴牢固,以有效收集粪便,同时加强排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伤口。13例伤口均在7~14d愈合。

  • 标签: 直肠癌 肠造口 黏膜皮肤分离 护理
  • 简介:对6例耻骨联合分离的孕产妇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治疗,辅以骨盆制动、热理疗、心理护理等。结果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出院随访X线摄片耻骨联合距离均〈10nm。

  • 标签: 耻骨联合分离 封闭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伤口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伤口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方式进行伤口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整体更高,感染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母婴分离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母婴分离产妇群体中,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并提高母乳喂养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母婴分离 负面情绪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母婴分离期间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针对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母婴分离产妇,共计100例,按接收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量更多,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电动吸奶器在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具有可行性,对此建议大力推广。

  • 标签: 电动吸奶器 传统挤奶 母婴分离 泌乳量 舒适度
  • 简介:摘要: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她们的身体恢复和新生儿发展都有着影响。通过关爱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关爱护理 产科 分离产妇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做好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依从性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依从性,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成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和成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母婴分离 产妇 护理 个案管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产妇76例按人组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按照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39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1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2组产妇产后第1天及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后6周抑郁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P=0.008),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后6周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6。P=0.016)。结论信息支持可有效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信息支持 早产 产后抑郁
  • 简介:临床上护士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分离胰岛素笔用针头时因该针头短而细,护士分离时持握部位小,极易发生针刺伤。对于内分泌科注射类工作中绝大部分是为患者注射餐前胰岛素。有效避免此类针刺伤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笔用针头我科采用新的分离方法,2008年内该操作无一人发生针刺伤。

  • 标签: 胰岛素笔用针头 针刺伤/预防和控制
  • 简介:连体罂是出生时有两个(或多个)胎儿未分开,一般只发生在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上。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妊娠现象。医学界认为受精卵在第12天~第14天分裂时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不完全分裂,会形成连体婴儿,

  • 标签: 连体婴儿 护理 成活 分离 坐骨 同卵双胞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母婴分离干预当中对于产妇的焦虑情绪缓解影响。方法:共从本医院中选取分娩后母婴分离产妇共计60例,抽签法分组,探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参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性小(P>0.05),护理后,探究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参比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分离干预当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使产妇焦虑情绪减轻。

  • 标签: 综合护理 母婴分离 产妇 焦虑
  • 简介:【摘 要】1例乙状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皮肤粘膜完全分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患者的全身评估 ,局部评估及总体治疗,综合运用造口护理方法,造口附件产品、新型敷料的应用及湿性愈合理论 ,促进肉芽生长,历时24天基本愈合,没有并发造口狭窄、造口凹陷。

  • 标签: 结肠造口 缺血坏死,皮肤粘膜全程分离 湿性愈合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生结直肠癌后,将加快胃肠道蠕动,出现腹部疼痛、便秘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后,造口黏膜处皮肤恢复情况较差,易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进一步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康复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引起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并综述护理进展,以提升康复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术 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4月—2024年4月我院产科接诊的68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组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参照组)与预见性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后3d、5d的泌乳量大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母婴分离产妇及早泌乳,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影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母婴分离 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 产妇母乳采集 率的研究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我院分娩 的 母婴分离产妇作为对照组 ( 40 例),行常规护理 ,选择 2020 年 3 月至 5 月在我科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为观察组 ( 40 例),应用品管圈活动 。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 。 结果 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母乳采集成功率在产后第 1 、 3 、 5d 比较,对照组均少于观察组,组间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 实施品管圈活动 管理,产妇母乳采集行为 更加规范 , 有效 促进 母乳分泌,提高母乳采集率 , 有利于 母乳喂养。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母婴分离 母乳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剖宫产产妇母婴分离成功后的母乳喂养行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路径进行科学规划。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104 例,根据产妇的分娩先后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模式,并对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较早,观察组为( 20.8±4.1 ) h ,对照组为( 29.2±4.0 ) h ,并且从 48 小时母乳满足率上看,观察组是 61.5% ( 32/52 )高于对照组的 36.5% ( 19/52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8.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于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增加泌乳量,并缓解了产妇泌乳前后的紧张情绪,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剖宫产产妇 母婴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