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入口发生反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内200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例数以及调管次数、调管方法、调管成功率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6例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患者中,4例经过配合在正压通气呼气相送入导管,均一次调管成功;2例按照常规予调管,首次调管失败,第二次在呼气相送入导管后调管成功。结论 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发生反折除送管过快、血管痉挛等因素外,经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导管末端发生反折或与正压通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40例普外科手术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 40例无切口感染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可能对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以及手术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年龄越大、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切口越长、营养状况越差,则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就越高。结论:导致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等,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