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开设新生儿护理门诊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新生儿例数为40例,新生儿由新生儿护理门诊部门接诊,同时指导新生儿家长护理技巧,做好相关理论教育。对照组新生儿例数为40例,由儿科门诊接诊,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肉芽肿发生率(0.00%)、脐部出血发生率(2.50%)、脐部红肿发生率(2.50%)、脐炎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7.50%、15.00%、15.00%),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开设新生儿护理门诊可以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新生儿家长的婴儿护理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脐部护理效果也会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6月之间接收的68名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为基础组,一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为实施组,对比两组患者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及两组患儿护理期间胆红素指标。结果:基础组患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长于实施组患儿,且基础组患儿护理中胆红素指标高于实施组患儿,两组患儿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胆红素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新生儿提供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对改善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30例低体温新生儿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新生儿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联合针对新生儿低体温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各组有新生儿15例。从两组新生儿干预后体温变化、低体温情况分析护理模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入病房后的30min、1h以及90min时间体温测量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温新生儿展开早期保健技术干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体温,缩短住院时间,保障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在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儿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患儿的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提高;情绪状态稳定,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能够减轻新生儿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这些方法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NICU中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1例接受新生儿日常护理,观察组41例接受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早期教育新护理方法。针对新生儿,比较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体反应、原始反应、被动肌张力、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较高。 ,P<0.05。结论: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而且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从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