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护理团队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理记录和病历等方式收集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对于患者满意度指标,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组的平均得分较高,与传统护理团队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5)。在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方面,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组也表现出优势,并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然而,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肺癌患者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的5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成立由呼吸内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医生、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各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实施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治疗配合、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定期评估和调整护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肺癌患者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心内科护理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机制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本论文旨在分析心内科护理团队合作与协作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实施策略。研究发现,团队合作和协作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效率,减少错误,并改善患者满意度。关键策略包括明确角色和责任、有效的沟通、共享知识和协同决策。这些结果强调了心内科护理中团队合作与协作机制的必要性,以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急诊室作为医院救治急性创伤患者的核心场所,面对创伤病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模式在提升救治效率和成功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急诊室中创伤患者救治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实施策略、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对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具体执行策略、效果评估方法及优化措施的全面分析,本文致力于为急诊创伤救治工作提供一套系统性、科学性的指导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量逐年增加,对护理团队的协作模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护理协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是心脏外科护理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协作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为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1. 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2. 环境优化: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确保护理人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3.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 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结果1. 协作模式:通过实施上述协作模式,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协作更加紧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2. 效率提升:通过培训学习、环境优化等措施,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结论:本文探讨的心脏外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是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协作模式,探索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为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协作性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调研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协作性护理,对比2组患儿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研究起止时间2023年2月—2024年5月。结果 研究组较之对照组,FVC、FEV1、FEV1/FVC指标水平更高;生活质量(哮喘症状/活动受限程度/生理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评分更高;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过程中,采用协作性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症状,改善肺部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通过将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安宁疗护之中展开论述,本文概括了安宁疗护的理念,并对当前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安宁疗护中的现状进行的研究,探究多学科协作模式运用安宁疗护中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对我国安宁疗护多学科协作的模式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笔者以此为基础展开综述,以期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我国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