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1)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湿化、引流、清洁、氧疗等;2)体位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1次;3)心理护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其差异。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特别是在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AECOPD 护理干预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疼痛阈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疼痛干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探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及疼痛阈值,将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的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天的机械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采用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疼痛阈值,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 镇痛管理 疼痛阈值
  • 简介:总结了血氧饱和度监测在338例胸部手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PC-60指式血氧饱和仪监测SpO2,根据SpO2变化,对患者采取动脉采血、吸氧、振动排痰或吸痰等护理。认为血氧饱和度监测能了解机体氧合情况,有利于胸部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预防并发症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胸部 手术 血氧饱和度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气导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72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3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36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气导阈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气导阈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优质护理干预 气导阈值
  • 简介:常规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症状,如何做到合理有效给氧,以往缺乏可测量的客观指标,而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症状,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我科采用美国产的509多参数监护仪(MEC-509A),对腹部外科老年术后病人进行连续spO2监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老年病人 血氧饱和度监测 腹部手术后 早期低氧血症 多参数监护仪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夜间低氧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夜间低氧状况。[方法]选择重度COPD病人50例于入院后应用PM9000多参数床旁心电监护仪连续24h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SaO2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SLT90%)等指标,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LSaO2、M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SaO2高于护理干预前,SLT90%、心率、呼吸、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重度COPD病人夜间低氧血症严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夜间 低氧血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围生期轻度窒息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4例,健康对照新生儿28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2.3、5、7天行rSO2监测,同时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并对3组新生儿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点rSO2、Sp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天rSO2与健康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pO2各时点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5、7天的rSO2明显下降;SpO2不能反映rSO2的变化;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严密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减少身体的耗氧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围生期 窒息 脑组织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心脏术后患者出现低血氧饱和度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困难、组织缺血缺氧等后果。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至关重要,可帮助改善氧合、减轻呼吸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速度。此外,及时的护理干预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心脏术后 低血氧饱和度 呼吸道管理 通气支持护理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对护理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工作中不仅承担着护理业务、护理技能和日常的行政后勤工作.更是洞察一切事物的先知者。负有正确的引导护士、启迪护士潜能的责任.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发挥最佳状态.在生活中能正确定位,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观。

  • 标签: 护理管理 “晕轮效应” 护理业务 护理技能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早期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选取我院新生儿科若干例疑似早期肺炎的新生儿,在沿用常规诊断方法的同时开展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并细致剖析监测结果与肺炎诊断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早期肺炎新生儿的无创血氧饱和度呈现出显著的异常改变,相较于健康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且该监测结果对于肺炎的早期诊断发挥着关键的辅助效能。由此得出结论,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早期肺炎诊断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价值,能够为早期病情的精准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据,极具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 早期肺炎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2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实施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指导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指导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更好的帮助患者保护神经,同时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预见性护理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对其睡眠质量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挑选60例于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出生的新生儿,将其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通过电脑抽取数字方法完成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划分,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鸟巢式护理,就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展开比较。结果:接受鸟巢式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其睡眠质量同比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睡眠质量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论述如何把“皮革马利翁”效应运用到护理实训课的教学中。认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皮革马利翁”效应 护理实训课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风险管理实施后(2017年5月-2018年7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社区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成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但是观察组患者还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就护理满意度来讲,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患者通过合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患者抢救成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我国临床上大力推广以及普遍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 应用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包括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突发身体损伤、医疗器械使用不当等,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这些紧急情况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护理人员应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在急诊期间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和治疗。

  • 标签: 急诊护理 紧急情况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扑克牌”饮食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 方法 纳入 2019年 12月 -2020年 4月 我院12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创新组的 61例实施“扑克牌”饮食教育模式,传统组的 61例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创新组饮食知识掌握优良率( 96.72%)高于传统组( 83.91%), P<0.05。护理前,创新组餐后 2h血糖( 11.83±2.09) mmol/L、空腹血糖( 8.74±2.31) mmol/L与传统组无差异, P>0.05。护理后,创新组餐后 2h血糖( 6.53±1.47) mmol/L、空腹血糖( 6.04±1.13) mmol/L低于传统组, P<0.05。 结论 “扑克牌”饮食教育模式可促进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掌握优良率的提升,且血糖控制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扑克牌”饮食教育模式
  • 简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工作生活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护理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操作技能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技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皮格马列翁效应 继续教育 计算机培训 护士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