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右腿下肢抽痛1周”入院。既往于2019年6月因“(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WHO Ⅳ级)。术后常规行放疗及长期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西药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于我院使用西药联合进行治疗并产生了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针对200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分析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结果:200位患者中, 使用超过7种西药联合的方式治疗的患者有32例,使用5种西药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有43例,其余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有 18 例 (18.00%), 其中125位患者出现了重复用药的情况。不良反应的表现主要有发热、发冷、荨麻疹、皮疹、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少眠、失眠、嗜睡、水肿等,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药物滥用、联合使用不当、重复用药、用法错误、用量不当等有关。结论:临床使用西药联合治疗易产生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当提高个人学科素养与专业知识储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西药联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帮助患者治疗与康复。
简介:摘要:放疗患者皮肤反应的管理是肿瘤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系统探讨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及其在放疗患者皮肤反应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有效减轻了皮肤不适,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估和案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个性化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进步,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将在未来肿瘤放疗护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集15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了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了是否符合合理用药原则。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的分析发现,在用药过程中共发生了38起不良反应,其中副作用最为常见。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神经系统反应等。与此同时,通过对对照组的分析发现,在合理用药原则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儿科临床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通过合理用药原则的指导和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医生和家长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并加强药物监测,对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确保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