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43例行ESD治疗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3例均在内镜下以ESD式完整切除,2例(4.65%)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内镜止血治疗痊愈;无穿孔发生;4例出现发热,使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2.33%)术后1年内镜复查发现复发,行外科手术;其余42例电话或内镜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2年(1.07±0.41)年。结论ESD手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是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 神经内分泌瘤 结肠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在过去40年里肠癌病人的预后没有什么改善。但是在手术和药物治疗方面却有长足的进步,集中体现在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近10年来外科的治疗策略发生了一些变化,病人的生存率可能因此而得到提高。这篇文献主要讨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二者有共同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直肠癌的手术和辅助治疗发展更快,因此将着重讨论。

  • 标签: 结肠直肠癌 药物治疗 肿瘤 恶性息肉
  • 简介:在西方国家,结肠直肠癌是第二位导致死亡的肿瘤,它占英国1999年癌症死亡的15%。40岁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稳步增加,英国人中约5%存有终生的危险。尽管已知几种高危人群(图1),75%的病例为散发。

  • 标签: 结肠直肠癌 预防措施 不良反应 肿瘤 癌变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胃粘膜癌前病变在不同人群、不同病变的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胃镜下发现胃粘膜有较明显变化(如糜烂、出血点、疣状隆起、溃疡、癌肿、息肉)的病人进行活检做病理检查,统计胃粘膜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析胃粘膜癌前病变在不同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患者中的检出率。结果平果县胃粘膜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胃粘膜癌前病变检出率越高;Hp感染是造成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结论我县胃粘膜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率较低,可能与我县的膳食结构如长期食用抗癌食品玉米有关。

  • 标签: 胃粘膜癌前病变 胃癌 调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GBP)与胆胰转流(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对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体重控制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减重手术(LRYGB与LSG)的病态肥胖患者48例,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对比肥胖相关的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观察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LRYGB组20例,LSG组28例。术后6个月LRYGB组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高于LSG组((73±0.04)vs(59±0.05,P=0.03)),术后12个月2组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RYG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SG组((2.42±0.16)vs(3.29±0.20,P=0.006));叶酸水平显著高于袖状胃切除组((15.58±1.99)vs(7.59±1.59),P=0.022))。结论2种手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可看出,在单纯控制体重方面比较,2种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肥胖相关疾病及营养状况方面,LRYGB组略优于LSG组。但这只是重度肥胖患者短期的术后疗效,长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病态肥胖 减重 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碳纤维腹板 摆位重复性 小肠 膀胱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管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管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管引流^[1]。目前有内镜下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镜下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施行124例胃大部切除,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T2DM)36例。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为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患者抗肿瘤治疗前、肿瘤治疗结束4周时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与抗肿瘤治疗前比较,肿瘤治疗结束后4周时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患者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加,该对该类患者应进行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及时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 2型糖尿病 营养 营养风险 体质量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中在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究单纯肿瘤摘除与部分胰腺切除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胰岛素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9例胰岛素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肿瘤摘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3个月,高于部分胰腺切除组的7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大部分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治疗大小合适的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单纯肿瘤摘除的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更佳。

  • 标签: 胰岛素瘤 手术方式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恶性腹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治疗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治疗总有效率(2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肝功能损害、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恶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但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恶性腹水 结直肠癌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 简介:心脏介入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在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一些新型介入治疗技术的创伤更大,成人患者需要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才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成人心脏介入中麻醉管理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成人心脏介入中麻醉管理的特点。

  • 标签: 成人 心脏介入 麻醉管理 镇静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minvs15.3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minvs82.3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中神经监测 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circ_0074930与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T29、SW480、SW620、LOVO和HCT116这5种细胞株进行梯度照射,通过细胞存活率(SF2)值检测放疗敏感性差异,微阵列扫描HT29和HCT116细胞间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通过siRNA抑制circ_0074930表达观察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irc_0074930的下游miRNA并用莹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观察抑制和过表达miR-1238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由低至高(即SF2值由高至低)依次为HT29(0.81±0.02)、SW480(0.70±0.03)、SW620(0.62±0.03)、Lovo(0.51±0.02)和HCT116(0.42±0.03)。circ_0074930在HT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是HCT116细胞中的7.6倍。siRNA抑制circ_0074930表达后可降低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HT29细胞放射敏感性。miR-1238可与circ_0074930靶向结合。过表达miR-1238可降低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miR-1238表达可促进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降低细胞放射敏感性。结论circ_0074930可通过抑制miR-1238活性,降低HT29细胞放射敏感性及促进HT29细胞增殖。

  • 标签: 环状RNA 结直肠癌 放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结肠J型贮袋 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