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76例)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85例).观察患者入院、发病90d时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NIHSS分别为(12.9±6.7)分、(12.8±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入院90d时,分别为(7.4±4.1)分、(10.0±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入院时与90d时BI评分差值,杓型组患者为(38.4±18.4)分,非杓型组患者为(19.7±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均较血压昼夜节律杓型组差.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 标签: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患者 非杓型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发病
  • 简介:资料与方法观察自2002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采用WHO(1998)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104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1±6)岁,其中60~69岁组50例,70~79岁组40例,80~85岁30例.高血压Ⅰ级29例,Ⅱ级41例,计70例,为高血压组.Ⅲ级50例(并发脑血管病24例,心绞痛13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不全3例),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rainnatriuretiepeptide,BNP)浓度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etion,AMI)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24~48小时内和4—7天抽血检测BNP,经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平均12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二次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AMI后第一次血浆BNP值(467.8±198.9)ng/L和第二次BNP值(422.6±165.5)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8.4)ng/L,P〈0.01;发生总心血管事件患者第一次血浆BNP值(558.4±146.8)ng/L和第二次BNP值(586.7±184.6)ng/L比较,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而发生死亡组和心衰组第二次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第一次[其值分别为(676.7±167.6)ng/L对(492.5±203.2)ng/L和(647.2±117.4)ng/L对(545.1±68.3)ng/1,P均〈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第一次血浆BNP值(411.9±132.4)ng/L和第二次BNP值(289.6±105.4)ng/L对比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15。结论AMI急性期BNP浓度显著升高,BNP浓度持续或进一步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BNP浓度动态变化可作为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因子。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改变特点与临床生理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急性脑卒中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观察组),进行有关临床指标检查和不同时刻CRP的测定。另选在门诊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照组),测定CRP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动态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9~0.0006),发病初期CRP的变化与WBC计数、血糖、胆固醇变化显著相关,随后的增高则与年龄、甘油三酯、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有关,与格拉斯哥意识评分和巴塞尔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RP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机体损伤的实际状况,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但这种变化会受到血液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甘油三酯类 血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258例非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大(22.9%比73.3%,χ^2=150.53,P=0.00),肌钙蛋白I[cT-nI,(0.02±0.003)μg/L比(0.07±0.00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9.1±5.6)U/L比(24.2±4.1)U/L]和肌酸激酶[(98±9.8)U/L比(202.7±10.2)U/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年纪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60~75岁(37%),>75岁(83.8%),χ^2=80.54,P=0.00];随访6个月后,cTnI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86.8%比19.5%,χ^2=95.09,P=0.00)。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心电描记术 肌钙蛋白I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心电图变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导联与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与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与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的变化与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 标签: 血压 心电图 胸导联
  • 简介:研究显示,至2030年卒中将成为全球死亡第二大原因,伤残调整生命损失第六大原因[1].世界上每年超过600万人因卒中死亡,约90%的卒中患者死于低中等收入国家[2].近20年世界卒中负担已经从第5位上升至第3位[3].根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1位死亡原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我国造成每年400亿元的经济负担[4].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卒中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MT)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其血糖水平分为糖耐量减低(MS-IGT)组27例和2型糖尿病(MS-DM)组24例;另选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测定CAMT,并做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代谢综合征组CAMT高于对照组(P<0.01).CAMT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2h胰岛素(2h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SBP、DBP、BMI、FPG、2hPG、2hINS、TC、LDL-C与CAMT关系较为密切.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CAMT能在早期反映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颈动脉 血管内膜 高血脂症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病者不同功能时的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191例。结果显示心功能不全者的复杂VA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增加。HRV地域指标各项指数均明显下降。两者都随心功能恶化而出现显著改变。结论提示复杂VA和HRV之间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0例CCCI患者(CCCI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血流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豆状核、丘脑及深部白质手绘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2组CIMT值差异及与上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CIMT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28)mmvs(1.35±0.61)mm,P〈0.05];CCCI组额叶、深部白质的脑血流量与CIMT呈负相关(r=-0.38,r=-0.56,P=0.04),达峰时间与CIMT呈正相关(r=0.81,r=0.85,P=0.01),其余部位、参数与cIMT值无相关性。结论CCCI患者cIMT值增加,其脑CT灌注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障碍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0)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问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90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和冠心病非心肌梗死(CHD)组(各组均为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结果AMI组TO和TS皆异常,分别为(0.018±0.013)ms/RR和(1.73+0.54)ms/RR);CHD组[分别为(-0.042±0.012)ms/RR和(20.30+2.84)ms/RR]与OMI组[分别为(-0.018±0.008)ms/RR和(8.70±2.16)ms/RR]皆在正常范围;三组TO及,TS值比较以及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非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异常。

  • 标签: 心率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 简介: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安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1台次,并作1~72个月的随访。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及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予以调整有关参数。1资料与方法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11.3)岁。其中冠心病27例、心肌病3例、心肌炎1例。心律失常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Ⅲ°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心脏起搏 阈值 变化
  • 简介:急性脑出血(ACH)者临床上可出现类似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表现,称为脑心综合征.现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130例ACH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心电图 诊断 预后 脑-心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全国冠心病发病率最高的青岛地区居民的血脂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999年1733名健康者查体的血脂水平。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均值1997年比1996年增高(P〈0.05)。而1997年以后的TC逐年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活方式的改善降低了青岛地区居民的血脂水平。

  • 标签: 血脂 冠心病 饮食疗法 生活方式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 标签: 射频消融 TNI 检测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 简介:国际神经病学联盟(WFN)直属机构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NSRG)和美国超声学会(ASN)亚洲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4—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大会。

  • 标签: 神经病学 超声 国际 会议
  • 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营养和脂代谢状态已遥渐受到人们重视。肺心病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造成长期缺氧、酸中毒、加之摄入减少、易引起营养不良、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康复。为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的代谢特点,本文观察了肺心病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与健康正常人及肺心病台并冠心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肺心病患者 血脂变化 临床意义 通气功能障碍 正常人 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