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中青年女性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2006年3月~4月,对北京市沙河镇血压正常高值中青年女性775人进行了基线调查,2009年9月~10月进行复查,了解新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基线特征与该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基线平均血压为(126.8±6.7/80.2±5.6)mmHg,3.5年后复查平均血压为(128.2±13.9/79.2±8.8)mmHg.高血压发病率23.5%(182/775).②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后,基线血压值、腰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与随访血压值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年龄、血压水平、腰围及TC/HDL-C值显著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腰围增加新发高血压的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050(1.021~1.080)、1.051(1.016~1.087)、1.041(1.010~1.073)和1.036(1.011~1.061).结论北京市沙河镇地区血压正常高值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基线血压水平及腰围是影响中青年女性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H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52∶5∶43),流速为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2nm.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0.8~15.0μg·ml-1(γ=0.9995)和1.7~33.0μg·ml-1(γ=0.9997)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7.90%;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TnⅠ为(0.126±0.028)ng/ml、Ⅳ级患者的c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cTnⅠ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TnⅠ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旁路血流量测定,说明瞬时血流测定(transient-timeflowmeasuremen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停跳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在完成远近端血管吻合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仪(medi-stimbutterflyflowmetre)行旁路流量测定.测定平均流量(meanflow,Q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逆向血流百分比(diastolicbackflow,%Insuf),并记录流量曲线。结果62例手术旁路176根,流量为(23±10)ml/min,PI为3.8±1.7,逆向血流百分比(8±7)%。其中有1例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术中测得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旁路Qm为2ml/min、PI为33.3,术后发生心绞痛,另2例术中测得旁路Qm小于2ml/min、PI大于20,经重新吻合后Qm大于10ml/min、PI小于5。结论瞬时血流量测定有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移植血管存在的问题.防止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发病第1、2、3、4、7、14天的血清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的体积及发病第30天时的COS。结果血清NSE峰值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56,P〈0.01),与COS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NSE在发病第3天差异显著(P〈0.01),NSE动态曲线在发病24—48小时骤升预示死亡。结论血清NSE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脑出血量及患者的早期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胸痛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彩色心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心病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行组间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LVEF等的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中的VO2peak[(20.67±6.01)vs(26.63±4.51)ml/kg/min,P〈0.001]、VCO2[(1.34±0.52)vs(1.72±0.49)l/min,P〈0.01]、AT[(1.21±0.36)vs(1.48±0.32)l/min,P〈0.01]、O2pulsepeak[(10.39±3.04)vs(12.33±2.53)ml/beat,P〈0.01]、VT[(1.37±0.43)vs(1.56±0.32)L,P〈0.05]、VE/VCO2@AT[(31.18±4.79)vs(28.88±4.04),P〈0.05]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VO2peak、AT、O2pulsepeak等心肺运动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速度(DFV)评价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TIMI-FG)及其计帧值(TIMI-FC)的准确性.方法:在11只猪的冠脉狭窄模型和36例冠脉造影及17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比较TIMI-FG、TIMI-FC与DFV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动物模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DFV减慢、TIMI-FG下降、TIMI-FG变大,P均<0.01;②17例病人25支血管在介入治疗后,DFV增加,TIMI-FG上升,TIMI-FC变小(P<0.05~<0.01);③TIMI-FC与DFV呈负相关(冠心病人r=-0.49~0.58,猪r=-0.41);而TIMI-FC变化差值与DFV变化差值相关性则有提高(冠心病人r=-0.62~0.66,猪r=-0.71).结论:冠脉造影TIMI-FC推测冠脉血流速度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血流速度变化的推测更佳.
简介:目的随机选择21例患者,分成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窦房结功能低下组。方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和普奈洛尔2种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与阿托品合用阻断植物神经,测定心脏固有心率(IHR)。并在阻断植物神经前后测定窦房结功能的另2项指标(SNRT及SNRTc)。观察2种药物的测定结果,以探讨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应用新的β受体阻滞剂替代普奈洛尔测定IHR的可行性。结果美托洛尔与普奈洛尔测得IHR值分别为,正常组:(94.9±8.7),(92.4±10.2);低下组:(75.0±9.4),(73.4±9.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25),阻断植物神经前后的其他2项电生理学指标(SNRT及SNRTc)亦无显著性差异(P>0.1)。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P)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UAP患者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血浆cTnT水平,据cTnT≥0.1ng/ml或<0.1ng/ml将患者分为cTnT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UAP胸痛发作时ST-T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在80例UAP中cTnT升高者24例(30%);正常者56例(70%);cTnT升高者24例中发生AMI3例(12.5%),其中死亡1例,cTnT正常者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cTnT升高组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100%(24/24)高于正常组的0%(0/56)(P<0.01).结论:cTnT测定对判断UAP在短期内发生AMI和心性死亡预测价值,可作为UAP危险度分层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Friedewald公式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297例不同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者.将其分为三组;TG〈4.52mmol/L者171例,2.25~4.51mmol/L者78例,TG〉4.52mmol/L者48例,比较自动分析测定法与应用Friedewald方法计算的结果。结果:当TG水平〈2.25mmol/L,2.25~4.51mmol/L时,测定法与计算法高度相关(r分别为0.97,0.89,P均〈0.01),当TG〉4.52mmol/L时,计算结果与测定的结果相比有比较显著差别,计算偏差接近15%,其r仅为0.78.P〈0.05。结论: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LDLC浓度在低TG浓度条件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心力竭衰患者137例,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感染组)66例和未合并肺部感染组(非感染组)71例,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分析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8.2%。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PCT水平≥0.5μg/L比例明显升高(43.9%vs12.7%,P<0.01)。PCT≥0.5μg/L预测肺部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81.69%、82.89%和95.01%。对PCT≥0.5μg/L的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3~14d后,PCT可降至<0.5μg/L。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临床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