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按医嘱服药(88.71%)、按疗程治疗(90.32%)、按时检查(80.65%)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医嘱服药(54.84%)、按疗程治疗(50.00%)、按时检查(48.3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5.4±1.4)d、贫血发生率(17.74%)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9.6±1.5)d、贫血发生率(38.71%)(P<0.05)。结论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能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贫血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与经典迷宫手术结合,超过90%的房颤患者的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消除.这种手术方法虽然安全,但是较为复杂,只有为数较少的外科医生采用.然而,随着对房颤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消融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不再采用肺静脉消融、左房切口及左心耳切除的方法(迷宫I手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肺静脉和纵膈组织损伤的风险.大多数消融手术与二尖瓣手术同时进行,进行二尖瓣瓣膜修复同时行房颤消融,可使患者摆脱终生抗凝的困境.胸腔镜手术设备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可以与直视手术相同的效果,利于扩大心外膜消融径线及对孤立性房颤左心耳的切除,并且适用于无需进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14例急诊手术患者,将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5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然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并将两组改变的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等生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从而为后期治疗效果做了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在临床上是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疾病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5例。在同为腹腔镜手术下术后5天。治疗组为中药辅助治疗,对照组为给予皮下注射戈舍瑞林药物。患者需出院后每月回医院复诊。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上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实验组为9.3%,对照组20%,实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低(p<0.05),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分析35例老年MI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术后15例(43%)发生心肌缺血,其中12例(80%)发生在术后1~3d,11例(67%)无临床表现.(2)6例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4例MI距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患者发生术后心肌缺血(P<0.05).(3)发生术后MI1例(3.0%).(4)MI距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的患者中,术后无再次MI及死亡发生.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术后再次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新近的心肌梗死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