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证明顺皮纹美容切口较传统切口在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中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益处,对体表脓肿切口引流术的治愈有了一个新的方法和创意。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将142例典型的表浅脓肿切开的患者,82例为对照组,60例为治疗组,从病人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瘢痕形成情况、组织恢复的平坦对称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均经过统计学处理,其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项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横向一字型、纵向一字型、十字型切口,首先根据具体部位的皮纹采用顺皮纹即平行皮纹切口,并且不再是原来的一律垂直切开皮肤的方法,而是将手术刀片向顺皮纹方向倾斜10~15度的角度,该角度正好吻合皮肤的正常松弛度且符合美容手术的要求,使得切口与皮纹保持平行一致。结论与传统切口比较,患者均反应疼痛轻、痛苦小、出血少的特点;脓肿切开后换药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经复诊和问卷调查,愈合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大部分患者反应瘢痕非常轻甚至无瘢痕,无一例瘢痕影响美观的现象,该研究为患者节约了治疗费用,护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提高护士地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一再灌注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讨论手术时机,操作注意事项,术后合理用药。结果本治疗组的痊愈率、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均较理想。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得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并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控制肺静脉释放法(双盘张开顺序法)操作技术经验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堵闭的小儿房间隔缺损(arterialseptaldefect,ASD)病例中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当遇到房间隔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时,应用改良控制肺静脉放置双盘装置封堵器法堵闭儿童ASD病例182例,男70例,女112例,年龄2~14(3.8±1.6)岁,体重9~48(22±11)kg.释放封堵器时先将左心房伞在左上肺静脉轻轻伸出,在左心房伞受肺静脉血管限制未完全张开时,迅速将右房伞在右心房侧打开,使左心房伞受重力和牵拉作用自动滑入左心房张开,左、右心房伞在房间隔两侧迅速成型站稳.堵闭术后1,3,6个月和1,3,5年进行持续临床追踪及随访,用超声复查.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为98.4%(179/182),而改良前组成功率为68%(1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超声复查:肺静脉最高流速术前为:(0.5±0.2)m/s,术后:(0.6±0.2)m/s(P>0.05),堵闭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术后X线胸片无肺淤血改变.结论本项技术改良能明显提高介入治疗小儿ASD操作成功率,扩展手术适应证.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
简介:目的总结从左心房顶部行改良左心房-共同静脉吻合(左心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tot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经验。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心上型TAPVC17例,17例肺静脉均是经垂直静脉、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后回流至右心房,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中位数为1岁(40d~24岁);体质量中位数为12.5kg(3.1~31.0kg),全组1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左心房上吻合法。结果手术死亡2例,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反复肺感染,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术后急性肺水肿,二次手术重新开放垂直静脉延迟闭合治愈;2例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治疗一周恢复正常。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平均3.5年,无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发绀消失,活动耐力显著增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改良左心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TAPVC,手术暴露好、操作简单、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术后中期随访结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