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0例CCCI患者(CCCI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血流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豆状核、丘脑及深部白质手绘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2组CIMT值差异及与上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CIMT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28)mmvs(1.35±0.61)mm,P〈0.05];CCCI组额叶、深部白质的脑血流量与CIMT呈负相关(r=-0.38,r=-0.56,P=0.04),达峰时间与CIMT呈正相关(r=0.81,r=0.85,P=0.01),其余部位、参数与cIMT值无相关性。结论CCCI患者cIMT值增加,其脑CT灌注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粘度测试仪,测定正常对照组(NC)50例,稳定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的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值。结果(1)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SA与NC组相比无差异(P〉0.05),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宽度(PDW)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相比无差异(P〉0.05)。(2)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查示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议程K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组比较全血粘度低切增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活动性指标。
简介: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艾通立(Actil-yse)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AIMI)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诱导SD大鼠发生AIMI。设AIMI组、AIMI+艾通立腹腔注射组及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MI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ET浓度均显著增高(P〈0.01);而艾通立腹腔注射可部分逆转上述改变(P〈0.01),且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ET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r=-0.5~+0.98,P〈0.01)。结论:艾通立作为rt-PA类药物,可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局部血流变学异常的干预,以减轻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的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