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慈书平等教授主编的《睡眠与睡眠疾病》一书已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近100万字,系统介绍了睡眠的生理、病理、睡眠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和常见睡眠性疾病。适合各科医务人员阅读。该书还详细论述了睡眠性疾病对心血管的损害特点、表现和防治,所以也特别适合心血管科医生阅读。定价:110元(免邮资),欲购买者请汇款至:416000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王福军收。

  • 标签: 科学出版社 睡眠疾病 发行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科 军事医学
  • 简介: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共有三名获奖者,分别是:卡罗尔·w.格雷德(CarolW.Greider)、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和杰克W.绍斯塔克(JackW.Szostak),他们的功绩是发现了染色体端粒(Tetomeres)及端粒酶对染色体的保护机制。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端粒包含一个独特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不会面临被解体和破裂的灾难。

  • 标签: 药物研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脏病 染色体端粒 靶点 保护机制
  • 简介:“随着药物支架技术的不断进步,冠脉介入再狭窄率获得了持续的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于这种微创治疗方式。但美中不足的是,PCI术后仍需要进行长期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果临床科研能显示某些药物支架可缩短双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那么患者将可实现既通过急诊PCI术获得梗塞血管的即刻开通,又通过术后药物治疗控制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减少因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伴随的可能出血风险,一举多得。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团队最近完成的一项临床科研证实,拥有自主创新专利的BuMA药物洗脱支架可能就是最佳选择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于10月13日在2012长城国际心血管会议的BuMA临床研究结果新闻发布会上阐述观点。

  • 标签: 支架技术 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冠心病患者 PCI术后
  • 简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不断取得自主创新的技术成就,获得了国际上普遍赞誉。这其中也不乏医药产品。其中,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生物材料、金属材料、机械加工、医学、现代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转化,采用国际专利的电子接枝涂层技术,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无安全隐患的生物降解载药层冠脉支架系统,可成功解决载药层冠脉支架普遍存在的载药涂层与支架表面开裂和药物释放后的残留问题,有效抑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后期血栓形成。

  • 标签: 支架系统 冠心病介入治疗 医疗科学技术 国际专利 冠脉支架 现代生物学
  • 简介:继凌锋教授主编、刘承基教授主审的系列丛书《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2006》之后,《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2007》已由人民卫生出版出版,全国发行。本书反映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将这些新的理论和知识奉献给广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影像科及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医师,奉献给在神经科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使之能更有效地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务。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和学者们,对脑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作了详尽的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全书共61万字,每册定价79元。欲购书者请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联系。汇款地址:北京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脑血管病

  • 标签: 书出版 实践书 理论实践
  • 简介:继凌锋教授主编、刘承基教授主审的系列丛书《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2006》之后,《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2007》已由人民卫生出版出版,全国发行。本书反映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将这些新的理论和知识奉献给广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影像科及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医师,奉献给在神经科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使之能更有效地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务。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和学者们,对脑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作了详尽的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脑血管病理 出版 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神经科领域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某高校社区高血压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病知晓率,减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应在社区广泛开展。

  • 标签: 高校 社区 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高校中青年教职员工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情况及其预警意义。方法:整群选择40~69岁高校教职员工共78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所有对象的颈动脉内膜斑块分布情况。分三个年龄阶段40~49岁(233例),50~59岁(420例)和60~69岁(130例)分别统计各年龄段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结果:60~69岁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50~59岁组,40-49岁组(70.8%比56.0%比27.9%),且50-59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40-49岁组,P〈0.05或〈0.01。结论:随年龄增长中青年人群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逐渐升高。颈动脉内膜斑块有重要临床预警意义,建议在中青年人群定期开展该项检测。

  • 标签: 中年人 颈动脉 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