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胃酸和十二指肠胃食管流(DGER)在我国非糜烂性流病(NERD)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胃酸和DGER在N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具有烧心和(或)反酸等流症状的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选者填写一份问卷后,依顺序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和24h食管胆汁联合监测。结果:共有82例NERD患者入选,平均年龄为42.7岁±11.7岁。其中,24例(29.3%)24h食管pH监测阳性[NERDpH(+)],58例(70.7%)24h食管pH监测阴性[NERDpH(-)];43例(52.4%)为DGER阳性,39例(47.6%)为DGER阴性。联合监测结果为,82例患者中15例(18.3%)病理性酸流与DGER并存,9例(11.0%)存在单一的病理性酸流,28例(34.1%)存在单一的DGER,30例(36.6%)则无病理性酸流,且DGER阴性。采用24h食管pH监测组对NERD的诊断率为29.3%.而联合24h食管胆汁监测,则NERD的诊断率升高到63.4%。24例NERDpH(+)者中,15例(62.5%)存在DGER;58例NERDpH(-)者中,28例(48.3%)存在DGER;NERDpH(+)组与NERDpH(-)组DGER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377,P=0.241)。结论:NERD的病理性酸流比例相对较低,联合24h食管DH和胆汁监测可明显提高NERD的诊断率,DGER在NERD中的作用地位不容忽视。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胃酸 十二指肠 非糜烂性反流病 24H食管PH监测 24h食管胆汁监测
  • 简介:背景:夜间胃食管流(nGER)与胃食管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具有相关性,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GERD患者nGER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烧心、流症状且食管MII-pH监测提示有nGER的GERD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和DBI对nGER的影响。结果:130例GERD患者中,97例(74.6%)MII-pH监测提示具有客观的nGER,其中仅18例(18.6%)具有主观的夜间烧心或流症状。女性GERD患者和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容量清除能力显著减弱。肥胖GERD患者的夜间pH〈4流时间百分比、流周期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GERD患者。DBI≥2.5h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流。随着DBI的延长,夜间食管弱酸流可进一步降低。结论:GERD患者中普遍存在nGER,且以弱酸流较多,但患者主观症状较少见;女性和高龄GERD患者的夜间食管容量清除能力降低;BMI≥25kg/m2可促进nGER的发生;DBI≥2.5h即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流指标,但以夜间弱酸流为主的患者,需尽可能延长DBI。

  • 标签: 夜间胃食管反流 晚餐-睡眠间隔时间 弱酸反流 体质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流病影像技术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自2009年2月至2014年9月,对188例十二指肠胃流病例进行胃镜检测、X射线检测,并将结果与准确度较高的空腹三羟胆酸浓度检测结果相比较,用以确定胃镜检测与X射线检测确诊的准确率。结果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流阳性确诊病例为56例,占比29.8%,与三羟胆酸浓度测定结果的60例的重合率为93.3%,远高于胃镜检查确诊病例101例55.4%的重合率,可见X射线检查优于胃镜检查结果。结论立体数字肠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胃流病,过程简单,直观,准确性高,全程无痛苦,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胃镜。

  • 标签: 十二指肠胃反流病 三羟胆酸浓度检测 胃镜 X射线检查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食管流病(GERD)和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疗效影响等方面阐述了Hp与GERD、BE的关系,介绍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争议,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 简介:胃食管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流引起不适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影响胃肠道的常见病之一。GERD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非糜烂性流病(Non-erosivereflex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和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也可称为GERD相关疾病。本文拟对近年来NERD和EE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 ESOPHAGUS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
  • 简介: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流(GCR)及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西安市3家医院合作,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流40例,并与22例硫糖铝治疗病例进行对照。62例入选者治疗前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如为RE则于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采用症状积分和24h食管pH和胆汁监测进行疗效评估。结论:治疗组中12例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为症状性流(SGER),对照组7例为SGER。治疗组给药后2周,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胸痛在治疗后4周也有改善。治疗组40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28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2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15例,总有效率66.66%。铝碳酸镁治疗4周食管酸及胆汁流明显改善者8例(61.53%);单纯胆汁流者4例全部好转。对照组7例存在酸或胆汁流,治疗4周后复查转阴3例(42.8%)。结论: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粘莫膜作用,是治疗胃食管流及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铝碳酸镁 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食管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6例,使用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以吗丁啉和法莫替丁及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5.0%,有效66.08%,无效8.93%,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显效16.67%.有效64.29%,无效19.08%,总有效率80.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主要体现在显效,两组显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胃力康不仅有良好的促动力作用,而且有舒肝解郁抗焦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 胃力康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思治疗胃食管流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思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思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的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下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思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RE患者其中I级27例,Ⅱ级22例,Ⅲ级14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组29例:使用达克普隆30mgqd连续应用4周。B组34例:达克普隆加中药疏肝降逆汤,达克普隆使用方法同A组,中药方剂组成如下:柴胡、黄芩、半夏、枳壳各10g,吴芋3g,黄连6g,旋复花15g,代赭石30g,丁香3g。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湿热偏重加连翘10g、佩兰15g;阴虚甚者加沙参15g,石斛30g;脾虚者加白术6g。亦连续应用4周。结果: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第4、8、12周症状缓解率为90.1%、87.6%、82.1%,分别低于B组94%、89.5%、86.3%,且P<0.01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②食管炎症治疗情况:治疗后第12周末复查胃镜A组总有效率为82.4%,B组为88.4%,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E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 简介:背景:局部电刺激下食管括约肌(LES)作为治疗胃食管流病的新理念正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索局部电刺激的理想参数,并初步探讨抑制LES收缩的局部神经反射通路。方法:构建抗胃食管流的电刺激活体动物模型。观察胃食管流量变化,探索电刺激抗胃食管流的理想参数。在理想参数刺激下,分别加入不同药物干预,观察对胃食管流量的影响。结果:频率10Hz和脉冲0.4ms时,电压10V或15V的胃食管流量明显减少(P<0.001);电压10V和脉冲0.4ms时,频率10Hz的胃食管流量明显减少(P<0.001);电压10V和频率10Hz时,脉冲0.4ms的胃食管流量显著降低(P<0.001)。食管壁局部浸润筒箭毒碱或辣椒素可显著提高胃食管流量(P<0.05);给予NK1受体阻断剂L-732,138或NO合酶抑制剂L-NAME后,胃食管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考虑到电能对组织的损伤,理想电刺激参数为电压10V、频率10Hz和脉冲0.4ms。食管壁内TRPV-1阳性的初级传入速激肽类神经元与肌间氮能神经元组成的局部反射通路可削弱电刺激诱发的LES收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电刺激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反射通路 辣椒素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老人户外活动的增加,老年人骨折渐增多,尤以下肢骨折常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2003年我院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骨折542例,其中并发流性食管炎30例,占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 简介:2002—01/2003—12期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106例,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详细的乙酰胆碱酯酶(ChE)动态变化观测,积累了完整的资料,试图以ChE的动态变化来揭示AOPP病人病情反复、跳及中间综合征(IMS)发生死亡的关系。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CHE 反复 反跳 死亡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ESO)治疗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O含量变化。方法将120例经内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两组均每天早餐前30min用水吞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4、8周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内镜表现、临床症状和24h食管PH值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ESO在改善RE病人临床流症状、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24h食管PH值〉4时间,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RE安全、有效的药物,其疗效可能与NO下降有关。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表现 24h食管PH值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