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黄疸、纳差,部分病人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或在病程中出现发热,应用一般退热药物不易见效。我们应用痰清注射液静滴,对控制肝癌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肝癌 发热 痰热清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 简介:全身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它利用直接热效应及加热增敏效应,使术后残余的肿瘤细胞或多发性转移的肿瘤细胞产生快速的细胞凋亡或坏死而死亡.我科自美国引进ET-space疗仪开展肿瘤患者疗术以来,充分做好热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安全渡过热疗全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例肿瘤 全身热 患者全身
  • 简介:病例:患者女,194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因“反复间歇性发作腹痛伴发热4年余”多次入住上海市各医院消化科或感染科。患者200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剧痛,无放射痛,蜷曲位时稍缓解。腹痛发作期间纳差,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液体,粪便无明显异常。腹痛出现数小时后自觉乏力,体温升高,最高达39.8℃,伴畏寒,无寒战。无皮疹、关节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无皮肤巩膜黄染。腹软,全腹压痛,有反跳痛。

  • 标签: 家族性地中海热 中国成人 发作期间 胃内容物 体温升高 关节疼痛
  • 简介:清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抗菌消炎解痉的作用,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多发病,我们2004—01/2005—12临床应用痰清(中成药制剂,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规格每支10ml)治疗急性胆囊炎7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痰热清 临床观察 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腹水病人均经腹水细胞学检查,查见癌细胞,卡氏评分40~70分。全部病人常规腹腔穿刺,缓慢放出腹水1500~2500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00~1500ml,采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和氟脲嘧啶。每周1次,直到腹水消失或量少不能抽出或病情恶化为止。结果21例共行62次治疗,其中治疗1次2例、2次5例、3次8例、4次4例、5次2例。9例达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6.2%。不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以耐受。

  • 标签: 恶性腹水 热灌注化疗 预后 疗效分析
  • 简介: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研究果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内槽中.内镜插入消化道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道息肉37人。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息肉 电凝切除 吸引 摘除 基底部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改良MTT进行了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病例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其各自的耐药谱。结论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 标签: 胃肠癌 MTT法 体外化疗 体外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化疗药物
  • 简介: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 标签: 抗肿瘤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肝气 历代医家 噎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清热活血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相关炎症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造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NF-κB炎症通路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胃萎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的表达,对炎症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模型组IK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IKK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当,提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阻断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胃萎清高剂量组可下调p5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胃萎清能使NF-κB炎症通路的致炎因子TNF-α、IKK、p50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起到控制CAG的发展。

  • 标签: 健脾清热活血法 萎缩性胃炎 胃萎清 炎症通路因子 NF-ΚB
  • 简介:目的研究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40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VX一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鼠VX-2胃癌并幽门梗阻模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灌注化疔治疔.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PDOX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情况,腹水量、荷瘤质量以及生存期,脏器受累情况。结果研究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腹水量与荷瘤质量分别为(8.21±2.75)mL、(14.52±4.4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9±3.40)mL、(23.11±7.11)g,而研究组生存期为(54.23±18.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8±1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肺受累、盆腔受累以及肠壁受累占比分别为30.0%、25.0%、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60.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延长大鼠生存期,且有利于降低器官受累情况,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幽门梗阻 PDOX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特异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适用于献血后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RCA)。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RCA的应用从根本上减轻了AP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急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过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IC激活补体并沉积于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它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原抗体结合形成IC并激活补体时,C1、C2、C4依次活化,C42将C3裂解成为C3a、C3b,I因子再将C3b裂解为C3c、C3f、

  • 标签: 免疫复合物 ELISA 检测法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患者 阳性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TTVDNA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PCR扩增分别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应用两型探针对45例肝组织标本进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巢氏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清TTVDNA阳性患者的肝组织TTVDNA均为阳性(100%).14例血清TTV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中TTVDNA阳性者7例(50%).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中TTVDNA散在分布在汇管区周围的肝细胞核内,肝癌患者TTVDNA则集中分布在肝癌细胞核内及癌组织周围的肝细胞核内.结论慢性肝病与肝癌患者肝组织中TTVDNA的感染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 检测 慢性肝病 肝细胞癌 肝组织 TTV
  • 简介:背景:CD4^+CD25^+T细胞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CD4^+CD25^+T/CD4^+T比值在免疫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33例缓解期UC患者分为UC对照组和UC治疗组,后者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行症状和内镜评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和肠黏膜中Foxp3mRNA含量。结果:UC对照组症状和内镜评分与UC治疗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对照组患者PBMC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增高(P〈0.05),肠黏膜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UC对照组相比,UC治疗组患者PBMC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三组间PBMC和肠黏膜中Foxp3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缓解期UC患者CD4^+CD25^+T/CD4^+T比值发生改变,表明免疫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双歧杆菌、乳杆菌、嗜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使CD4^+CD25^+T/CD4^+T比值恢复正常。

  • 标签: 有益菌种 结肠炎 溃疡性 免疫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