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并非独立疾病,主要是由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和粘连而引起,其主要症状是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案。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肩周炎运用以注射、针刀和手法松解为主的三阶梯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与传统的药物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疗法 肩周炎 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方法 “五十肩” 关节周围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微创疗法与药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肌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肌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注射疗法 小针刀疗法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指数
  • 简介:目的:探封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病人。观察其手握力、屈腕、屈肘等肌力变化,以及判断其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效果均优良,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膈肌肋间肌张力抑制。结论: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的方法简单,可实时反映呼吸肌张力状况,从而可提高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安全性。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 开胸手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安全性 呼吸肌张力
  • 简介:目的:经皮穿刺四联微创疗法与常规保守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50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4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病变椎间隙行四种疗法联合治疗作为实验组,其余26例行常规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的随访,比较VAS评分、主观满意度评分、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时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联微创疗法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疼痛缓解程度更强,近期疗效更加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日常生活快等优良。

  • 标签: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联微创疗法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