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的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的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的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单纯椎体成形术与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椎体高度及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接受椎体成形术的109例患者,男32例,女7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0岁。分为单纯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组和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FRA)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PVP组52例,处理66个伤椎;联合组57例,处理69个伤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总体渗漏和血管渗漏等指标。结果10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联合组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9%,对照组26个椎体(37.7%),联合组13个椎体(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渗漏发生率8.9%,对照组10个椎体(14.5%),联合组2个椎体(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能够降低骨水泥注入过程中的渗漏,尤其是椎旁血管的渗漏。

  • 标签: 椎体成形 射频消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硅酸盐可吸收性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5mm、高10mm圆柱形骨缺损,分别置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PC,对照组)和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alciumsilicate,CPC-CS,材料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行X线检查和HE染色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4周时材料组和对照组材料无降解,HE染色观察材料-骨组织之间均形成纤维层,8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变软,对照组材料降解不明显,对照组和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纤维组织逐渐被新骨取代,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结合面积明显较大,有较多新生骨;12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明显,内部明显发生碎裂,有新生骨长入,对照组材料仅部分降解,对照组材料降解率为32.4%,材料组为45.4%,材料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具备单纯磷酸钙类似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力学强度、表面成骨活性和降解性方面有一定改善,通过进一步的优化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 标签: 骨水泥 磷酸钙 硅酸三钙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平。结果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均数为14.99±6.51ng/mL,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均数为20.91±9.70ng/mL,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1),线性相关方程为维生素D3(LC-MS/MS法)=4.829+0.486×维生素D3(ELISA法)。LC-MS/MS法组25(OH)D3浓度高于20ng/mL的比例17%,酶联免疫法组为52%,LC-MS/MS法组的25(OH)D2和25(OH)D3总浓度高于20ng/mL的为24%。25(OH)D2占25(OH)D总量的8.4%。结论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数值明显低于ELISA法,两者正相关性较高,可经方程互换。酶联免疫法低估了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检测25(OH)D3的同时需测定25(OH)D2浓度。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MS)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25(OH)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