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余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查体发现右肾囊包块3年余人院。患者于3年前常规查体时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右肾囊肿,大小约1.7cm×1.5cm,无发热、腰痛等。曾就诊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红细胞(+),复查B超未见异常,考虑为右。肾囊肿,未予重视。

  • 标签: 右肾囊肿 囊性肾癌 多房性 误诊 临床 B超检查
  • 简介:肾上腺内皮囊肿伴钙化较少见,解放军254医院经治1例被误诊为肾上腺结核,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9岁,查体(彩超)发现右肾上腺区有1个直径约3cm的肿物,无头晕、心悸、多汗等不适,无皮肤紫纹、满月脸、水牛背等表现,无明显外伤史,无高血压等病史,于2017年2月3日来我院门诊行双肾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结核,检查双肺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肾上腺内分泌检验结果:血管紧张素Ⅱ89.31(正常值25.0~129.0)pg/mL,血皮质醇49.00(正常值30.00~110.0)μg/24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0.25(正常值7.2~63.3)ng/L,醛固酮19.1(正常值6.5~30.0)ng/mL。

  • 标签: 肾上腺 内皮性囊肿 钙化 肾上腺结核
  • 简介:目的总结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对住院手术的13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者2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治疗者11例。术后平均随访8月,疗效确切。结论对成人输尿管囊肿直径≤3.0cm者宜行腔内手术,而对于直径〉3cm及合并严重的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者宜采用开放手术,并行输尿管再植抗返流。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腔内手术 B超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分析1例经B超和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行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前列腺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为20min,术中出血约30ml,术后留置尿管5d。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无排尿困难,膀胱未见残余尿,阴茎勃起与射精功能正常。结论B超、MRI是诊断前列腺囊肿的重要方法,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以进一步诊断,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前列腺囊肿 诊断 治疗 等离子汽化电切
  • 简介:我院1985~1996年共收治输尿管口囊肿25例,均经手术证实。本组病例中首先由B超筛选并提出诊断的有23例。结合文献复习对输尿管囊肿的病因学及超声断层检查在输尿管口囊肿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囊肿 输尿管开口 B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右阴囊隐痛坠胀不适3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3年前偶然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直径约2cm大小,不伴明显胀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出现隐痛、坠胀感,近1月来症状加剧。既往无附睾炎、腹股沟斜疝及多囊肾病史。查体:右侧阴囊明显增大,输精管无明显增粗,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睾丸上方触及囊肿块,无触痛,大小约10cm×9cm×7cm,透光试验阳性;左侧阴囊及内容物未及明显异常。超声检查为睾丸鞘膜积液。入院后行探查术,术中发现右附睾头部巨大囊肿,囊液清,量约350mL,行囊肿切除,并鞘膜翻转。术后病理示:良性囊肿,囊壁纤维化,囊内有扁平上皮及立方上皮被覆,符合副中肾管囊肿。随访6个月,无复发。

  • 标签: 附睾 Müller氏管 囊肿
  • 简介:患者,男,29岁,主诉尿痛,行B超发现射精管囊肿2d收入院。患者排尿轻度疼痛伴排尿费力,无尿频、尿急,无射精痛、射精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外生殖器无畸形,肛诊示前列腺大小正常,右侧叶近前列腺底部可及一肿物,约1.5cm×2cm×2cm,表面光滑,可及波动感,无压痛。B超示右侧射精管走行区可见3.4cm×2.1cm的无回声区,考虑右射精管囊肿;CT示前列腺区囊性病变;

  • 标签: 射精管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背部困痛6月余,加重2月余"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5.8℃,P80次/min,BP120/85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肾区压痛不明显,有叩击痛,血、

  • 标签: 文献复习 囊壁肾癌 肾囊肿 肉眼血尿 浅表淋巴结 腰背部
  • 简介:古炽明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左侧腰部疼痛20余年,近期加重伴发热10余天”于2007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左侧腰部疼痛加重伴发热”至外院检查,尿常规:PRO2+,RBC4+,乳糜尿(+);肌酐326μmol/L;血沉127mm/h;中段尿培养(-)。予以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体:左肾区肿胀,可扪及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左肾区叩击痛(+)。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肾铸型结石 诊治 恶变 左肾 腰部疼痛
  • 简介:肾乳头状细胞癌是肾癌的一个亚型,与非乳头状肾癌相比,其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1]。临床中,肾乳头状细胞癌较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武汉市普仁医院泌尿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2例肾乳头状细胞癌误诊为肾囊肿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状肾癌 临床分析 肾囊肿 细胞癌 误诊 生长缓慢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例经超声、CT、MRI等证实为先天性左肾缺如,合并左侧精囊囊肿,行腹腔镜左侧精囊切除术,完整切除左侧精囊及输尿管,术后病理回报:精囊囊肿及输尿管畸形。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精囊囊肿,需同时完善上尿路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对于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缺如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Zinner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肾盂旁肾囊肿患者8例,合并同侧肾结石3例,平均最大径(5.15±0.40)cm,预置双J管2周后均行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合并肾结石者同时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拔除输尿管支架管7d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住院天数(8.5±2.6)d,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脓毒血症、肾功能不全、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6例囊肿消失,2例明显缩小。3例结石均完全清除。结论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和有效,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旁肾囊肿 钬激光
  • 简介:过敏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主要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紫癜、关节炎、腹痛和肾脏病变。1801年,由Heberden首先报道,Schonlein和Henoch随后也陆续报道。目前对于过敏紫瘢的定义为:以IgA沉积为主的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肾脏和关节。过敏紫癜累及肾脏导致的肾脏病变称为紫癜肾炎(HSPN)。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肾脏病变 治疗 小血管炎 IGA沉积
  • 简介:患者,男,57岁。因“维持血液透析4年,面部皮疹6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发现高血压,未予重视和治疗;6年前因夜尿增多、乏力在外院检查发现蛋白尿、血肌酐增高,拟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4期;4年前因乏力加重、恶心、纳差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6个月前面部渐出现皮疹并增多,伴瘙痒。10年前有“脑卒中”史,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史。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获得性穿透性皮肤病 皮疹
  • 简介:众所周知,神经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神经膀胱病因有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 标签: 神经性膀胱 非神经性神经性膀胱 尿道狭窄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的输尿管SF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较独特的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与肾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结论MHD患者肾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可以作为肾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