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593例,根据孕周分为28+1~32周、32+1~36周、36+1~40周3个阶段,再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记录每例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方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妊娠合并症,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孕周≤32周,阴道分娩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孕周>32周,2组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孕周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与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aginalbirthaftercesarean,VBA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98例VBAC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96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57.1%(56/98)]、分娩时间(9.9±0.6)h、并发症发生率[7.1%(7/98)]、产时出血量(281.9±13.4)mL、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2/98)]、产妇满意率[96.9%(95/98)]等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59.4%(57/96)、(9.7±0.7)h、5.2%(5/96)、(284.5±12.3)mL、3.1%(3/96)、94.8%(91/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单胎妊娠孕妇500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500例中208例阴道试产,146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0.2%,剖宫产者354例,剖宫产率70.8%;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恶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阴道分娩组长,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及颅内出血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行剖宫产的绝对指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予阴道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