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叉头框蛋白(forkheadboxO1,FOXO1)信号通路在盆腔脏器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中的表达及其在POP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POPⅢ度、Ⅳ度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POP组)和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骶韧带组织中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proteinkinaseB,p-Akt)、FOXO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FOX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1,GPX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OP组较对照组,骶韧带组织中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比例明显上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下调。结论POP组织中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下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这一分子机制可能参与POP发生发展。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PI3K-Akt-FOXO1 GPX1 MN-SOD
  • 简介:盆腔器官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虽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盆腔器官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23岁,G3P0,38+6周孕临产,因"阴道见红伴下腹痛1小时"于2007年8月12日入院。孕期建卡及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2cm,胎位枕左前位(leftoccipitoanterior,LOA),胎心音142次/min,抬头入盆,骨盆外测量正常。肛门检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先露-1。内骨盆无异常。B超:胎儿双顶间径为9.0cm,股骨长度为7.2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I级;羊水深度为4.2cm,羊水指数为13.2cm。可行阴道分娩。于当日14:2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15:50自然破膜,羊水清亮,

  • 标签: 头先露 脐带脱垂
  • 简介:目的探讨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器官垂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硅胶子宫托保守治疗POP-QⅢ~Ⅳ期盆腔器官垂72例患者进行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子宫托治疗的疗效。结果72例盆腔器官垂患者中,1例为全盆腔重建术后复发。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71±5.49)个月。13例失访,59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1.94%。59例患者中,35例(59.32%)效果显著,持续佩戴,取放间隔时间为1~4周;24例(40.68%)在3个月内放弃使用子宫托,其中取放困难11例(45.83%),长期佩戴有不适感8例(33.33%),易脱落4例(16.67%),1例83岁患者因偏瘫长期卧床放弃使用。35例患者治疗前PFDI-20和PFIQ-7评分分别为(46.94±36.10)分和(98.23±48.01)分,治疗后6个月分别下降至(6.07±15.63)分和(14.56±11.14)分,治疗后2年分别下降为(3.72±12.76)分和(5.3±4.8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托可以有效改善盆腔器官垂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适合门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托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非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非垂予宫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118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子宫切除术(totalabdominalhysterectomy,TAH)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TVH组手术成功率为100%,TVH组与TAH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均少于TAH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非垂子宫行阴式切除术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经阴道切除术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及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及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及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及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PROSIMA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蜕膜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阴道镜下诊断的妊娠合并蜕膜垂患者14例。结果平均年龄(30.21±5.01)岁,多发生在早孕及中孕期,13例(92.86%)的患者表现为停经后无腹痛的阴道流血,阴道镜下多表现为宫颈脱出暗红紫色赘生物,蒂宽,根深,呈袖口状。3例行人工流产,其余1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并随访至妊娠结束后42d,其中5例足月产,3例早产,3例流产,产后复查均未见宫颈赘生物。结论阴道镜是临床诊断妊娠合并蜕膜垂的有用方法,保守治疗防止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合并蜕膜脱垂 阴道镜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细胞异体真皮联合硅凝胶假体植入矫正乳房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造成的继发畸形,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做出评价。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共有10例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在本院进行了细胞异体真皮联合硅凝胶假体植入术。细胞异体真皮被用于修补和填充胸大肌及乳腺腺体组织缺损,包裹硅凝胶假体的下1/3,以重建乳房下皱襞。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乳房外形满意,无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细胞异体真皮联合硅凝胶假体植入可避免取出乳房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造成的严重乳房畸形。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乳房整形 脱细胞异体真皮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硅凝胶假体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皮肤撕伤反取皮植皮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10例大面积皮肤撕伤患者将撕失活的皮瓣取下,修剪处理后,削切成中厚层皮瓣,再原位贴敷缝合在创面上,碎纱布打包包扎压迫植皮创面上,弹力绷带包扎。选择我院往年10例常规取皮植皮的大面积皮肤撕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例面积较小、皮瓣条件好的患者成活面积为100%,5例患者成活面积为68%~92%,二次自体取皮植皮术痊愈出院。结论:大面积皮肤撕伤反取皮中厚层皮瓣植皮术效果满意,同时也能为二次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彻底清创、止血、处理好皮瓣是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感染率及坏死率的关键。

  • 标签: 皮肤撕脱伤 反取皮植皮术 撕脱皮瓣 创面渗液
  • 简介: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 标签: T-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 标签: Prolift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WNT信号通路与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传导通路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20例(对照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40例(宫颈癌组),检测两组标本的SOX-2、β-catenin、C-my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组的SOX-2、C-myc、β-catenin高表达率分别为82.50%、7.50%、80.00%,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15.00%、22.00%、15.00%(P〈0.05)。宫颈癌组织中SOX-2、C-myc、β-catenin的阳性高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的SOX-2、C-myc、β-catenin高表达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SOX-2、C-myc、β-catenin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宫颈癌 WNT信号通路 干细胞相关基因 传导通路蛋白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石散联用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门诊腹泻病患儿(0~36月)均为2009~2011年锡山人民医院分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蒙石散口服治疗为对照组44例,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石散口服治疗45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石散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腹泻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通过盆腔器官垂定量检查法(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tation,POP–Q)分期评价解剖疗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20,PFD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questionnaire-12,PISQ–12)三种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从而分析全盆底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无直肠、膀胱、尿道、血管及神经等损伤。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d恢复自主排尿,近期并发症为1.7%(1/56)。2例网片侵蚀,远期并发症为3.5%(2/56)。术后1年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PFIQ–7和PFDI–20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高(t分别=16.69、19.21,P=0.000),而性生活质量改善不大(t=0.124,P=0.613)。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垂,手术安全、创伤小、解剖和功能恢复率高,复发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全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疗效 安全性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在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将180例高危新生儿、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保暖、防治感染、支持、指脉氧饱和度≤85%给予吸氧,达到光疗指标给予间断光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长春富春制药有限公司)2ml/d.观察黄疸出现时间、黄疸严重程度、黄疸持续时间。结果:脑蛋白水解物有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甲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及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及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目的围手术期及化疗期间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水平的变化,与卵巢癌的疗效和无瘤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不同时期的HE4水平,探讨其与卵巢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并随访完整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n=100)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HE4水平。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3~55个月)。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00例患者共559份血清的HE4水平。在有连续性资料的73例患者中,初治疗效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相比,化疗期间HE4下降更迅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主要显示了首次化疗前HE4水平与PFS明显相关:首次化疗前HE4水平≤150pmol/L组的中位PFS较HE4〉150pmol/L组延长(34vs17.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化疗前HE4水平未降至正常是晚期卵巢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化疗前HE4水平与残余瘤灶大小呈中度相关(r=0.458,P〈0.001)。结论手术前后及化疗期间HE4变化情况有助于判断初治效果;首次化疗前HE4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手术的满意程度,是晚期卵巢癌的PFS的相对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人附睾分泌蛋白4 临床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母体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及遗传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孕期(15~20~(+6)周)血清甲胎蛋白AFP≥2.5MoM孕妇胎儿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综合征及其他异常检查结果。结果1405例血清甲胎蛋白AFP≥2.5MoM孕妇中,超声检出神经管缺陷37例,其中露脑畸形2例、无脑儿5例、脊柱裂14例、脑膜脑膨出16例。检出遗传综合征12例,其中肢体-体壁综合征5例、VATER联合征3例、Cantrell五联征2例、Meckel-Gruber综合征2例。其他畸形例47例,包括心脏畸形2例、腹壁裂5例、脐膨出6例、死胎13例。胎儿附属物异常中,胎盘厚12例、羊水少12例。结论利用孕妇血清AFP水平测定结合胎儿超声检查是中孕期胎儿神经管缺陷及合并脊柱裂或腹壁裂的遗传综合征等异常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能为临床遗传咨询及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甲胎蛋白 神经管缺陷 遗传综合征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1年1~6月手术切除且经常规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20例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WISP-1蛋白在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随访结果,采用X。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WIS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WIS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10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2/120)(χ^2=7.653,P=0.003)。WISP-1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χ^2=22.8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11.663,P=0.001)、HER-2表达(χ^2=7.825,P=0.005)以及远处转移(χ^2=35.737,P〈0.001)有关。患者随访时间为24.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发现,WISP-1表达水平是患者DFS的预后因素(χ^2=19.354,P〈0.001)。低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8个月,而高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0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WISP-1(OR=2.129,95%CI:1.099-4.124,P=0.025)、年龄(OR=4.617,95%CI:2.803-7.605,P〈0.001)、淋巴结转移(OR=2.014,95%CI:1.209-3.355,P=0.007)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表达WISP-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WISP-1蛋白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Wnt1蛋白质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肥胖妇女妊娠期及其所生婴儿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补体(complement,C)、婴儿体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肥胖对生育期女性及新生儿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0~40岁、孕周37~42周的产妇92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分为正常组(BMI18.5~23.9kg/m2)55例和肥胖组(BMI≥24.0kg/m2,包括超重、肥胖)37例。采集孕妇与新生儿静脉血并登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血标本分离血清后24h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结果肥胖组母亲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母亲分娩巨大儿的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P〈0.05)。肥胖组母亲血清IgG、IgA、IgM低于正常组,C3较正常组升高(P均〈0.05)。肥胖组新生儿血清IgA、IgM低于正常组(P〈0.05),孕前BMI与子代血清IgA、IgM呈负相关(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可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孕前超重或肥胖母亲自身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处于异常,可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

  • 标签: 孕前肥胖 新生儿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出生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