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前倾角的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和Mckay优和良的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的58例单侧髋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均接受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手术年龄3-15岁,平均(6.11±2.99)岁,随访时间3.4-6.4年,平均(4.74±0.88)年,随访结束时年龄8.2-18.9岁,平均(10.8±2.82)岁。术后通过骨盆前后位平片及侧位片,测量股骨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股骨头骺板一股骨角,并按Ogata方法测量股骨近端前倾角。随访结束时测量双髋内外旋活动范围。将非手术侧设为对照组。通过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术后前倾角的演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股骨前倾角塑形能力相关影响因素;髋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存在塑形能力,术后前倾角矫正为21.3±2.13,术后1年逐渐改善至22.9±1.23,随访结束时前倾角为24.7±1.16。②多种因素影响前倾角的塑形,手术时年龄(β=-0.545,P〈0.05)和术后髋臼指数(β=0.349,P〈0.01)与前倾角的塑形呈显著相关,术中去旋转截骨度数(β=-0.050,P〉0.05)和术后颈干角(届=0.039,P〉0.05)与之相关性较弱。股骨一骺板角以及中心边缘角与股骨前倾角的塑形无明显相关关系。③随访结束时,双侧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脱位在行一期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有一定的塑形能力,且与手术年龄和术中去旋转角度有密切关系,这为髋脱位术前个体化设�

  • 标签: 髋脱位 旋转 股骨 截骨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骨折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儿童桡骨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组年龄≤10岁的儿童疗效优良率为87.3%,〉10岁的儿童优良率为61.1%。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95.O%的O’BrienⅠ型骨折疗效优良;0’BrienⅡ型和Ⅲ型骨折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7.O%和66.7%。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仅需石膏固定者优良率最高(96.2%),而需手术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固定者优良率只有72.3%;手术患者中经皮闭合复位固定的有80%的优良率;虽然术后影像学上评估切开复位骨折对位对线优于闭合复位,但优良率只有50%。结论儿童桡骨骨折的预后与年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等因素相关,小于10岁、骨折移位轻、需手术干预少者预后优良率高。建议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手术者尽量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

  • 标签: 桡骨颈骨折 治疗 方法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 外固定器 骨牵引 儿童 学龄前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作者对23例经X线、CT、MRI诊断明确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即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行旋髂内动脉、旋骼外动脉或闭孔动脉DSA血管造影,并灌注溶栓性药物、解痉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23例儿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儿经介人治疗1—2次,3个月复查,疼痛消失,跛行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侧股骨头塌陷变凸,死骨吸收,新骨形成。结论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于骨质生长旺盛期,采取介入治疗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灌注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改善血供快,关节功能可望完全恢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儿童
  • 简介:目的利用新生大鼠模拟婴儿下肢伸直襁褓体位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该体位对股骨近端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医用胶带将45只新生Wistar大鼠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髋关节缠绕固定10d,模拟婴儿生后双下肢伸直襁褓体位,作为实验组;另选45只新生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不予处置,作为对照组。于第10天随机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幼鼠各16只,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余下幼鼠继续喂养8周后,通过大体标本及X线摄片,观察股骨近端变化。结果实验组股骨近端组织切片染色发现股骨头变小,前倾角变大,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形态、数量、排列明显异常。大体外观及X线摄片见实验组股骨头外观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股骨变短、增粗,股骨周围软组织增生,前倾角变大(P〈0.05),股骨干角减小,大粗隆肥大,股圆韧带增粗变长,髋臼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髋关节脱位率(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大鼠下肢伸直襁褓体位的动物模型,该体位可干扰股骨近端发育.甚至导致髋关节脱位。

  • 标签: 髋关节/畸形 股骨 动物试验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2002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46例股骨头骨软骨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王坤正的评价方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石膏外固定优良率为73.91%,自制Perthes架外固定优良率为91.57%,滑膜次全切除血管束植入优良率为69.23%,滑膜次全切除缝匠肌骨块植入优良率为64.2%,Chair截骨优良率为86.3%,Staheli手术优良率为66.67%。结论对CatterallⅠ型、Ⅱ型患儿,采用内收肌切断、Perthes架外固定效果最佳,CatterallⅢ型、Ⅳ型以手术改善包容为主,Chair骨盆内移以截骨为首选。

  • 标签: 骨软骨炎/治疗 股骨头
  • 简介:目的探讨骨牵引在青少年股骨头骨骺滑脱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8月作者治疗青少年股骨头骨骺滑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3.1岁;稳定型滑脱7例,不稳定型5例.轻度稳定型滑脱采用经皮1枚空心螺钉原位固定(3例).中、重度稳定型滑脱(4例)及不稳定型滑脱(4例)先行股骨远端外展内旋位骨牵引2周,后在全麻下行经皮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X线摄片测量股骨近端正侧位头干角,自身比较股骨头骨骺复位情况.采用Iowa髋关节评分评价最后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5年,平均2.6年.稳定滑脱组牵引前-牵引后-术后的正位头干角与侧位头干角均无显著差异;不稳定型滑脱组正位头干角牵引前与牵引后和术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治疗经过复杂的不稳定型滑脱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该例Iowa髋关节评分86分,其余均在90分以上.结论空心钉固定前骨牵引对于不稳定型滑脱复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对于中、重度稳定型滑脱,骨牵引无效.

  • 标签: 青少年 骨牵引复位法 股骨头 骨骺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青少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11例,均为男性,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1岁,按Robison分型均为ⅡB1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锁骨内侧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早期恢复自主活动。结果患儿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8~22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周(平均5.6周)。术后4周均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及运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94~97分(平均96分),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去除内固定。结论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可恢复锁骨长度、固定稳定、恢复患肢活动早、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锁骨 青少年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1995年5月。2005年1月我院分别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肘关节内侧入路克氏针固定、肘后正中切口舌形切断肱三头股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8例。结果158例患儿术后随访1-3年.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89例,良52例,可17例,总优良率为89.24%。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术式简单有效,肘后正中切口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显露清楚,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更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屈曲型27例,伸直型36例,均为移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失去手法复位时机的病例.结果经临床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3例发生肘内翻(内翻角均在5°以内),肘关节功能受限10°~20°2例,优良率93.6%.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能预防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创肘内、外铡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儿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个月,肘关节活动95%恢复到正常,5例肘内翻。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安全、方便,损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肱骨骨折/治疗 骨折/康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其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首位,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上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8例,现结合临床对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的骨折闭合率和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的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 标签: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自发性/外科学 四肢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用“定位针”、“防旋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与疗效,探讨一种改良的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10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端,先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向肱骨髓腔方向打入“定位针”,再自肱骨外髁向内上方斜向打入“防旋针”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后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参照Flynn等[1]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921例,良107例,一般54例,差18例。优良率93.69%。结论闭合复位与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针与逆行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症,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例,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例(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较克氏针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粪便松软和腹泻是不同的,有的宝宝平时的粪便就此较松软,而在换乳期开始吃的新食物中,如果含水分比较多,就很容易使粪便更加松软。这和我们所说的腹泻完全是两回事,无需担心。

  • 标签: 家庭护理 腹泻 粪便 换乳期
  • 简介:注意要点家长应仔细观察宝宝的食欲、脸色、呼吸状态,并写下观察记录作为就医时的参考。

  • 标签: 家庭护理 呕吐 呼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