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0-B1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非尼+RFA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7cm、肿瘤为BCLC0-B1期、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期。索非尼的剂量为400mg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非尼剂量至200mg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

  • 标签: 索拉非尼 BCLC 0-B1 射频消融 肿瘤数目 复发率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为主,占95%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CRLM)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RFA治疗。根据实施RFA治疗的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经皮穿刺RFA(第1组)、开腹RFA(第2组)或经皮RFA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第3组)。结果:RFA后90天,3组的死亡率均为零。一半的患者(34/67)出现手术后轻度发热。1/4的患者(17/67)有右肩部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1例并发结肠瘘。随访显示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34.3%和4.5%。结论:对CRLM的患者,RFA或结合肝切除手术是相对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而且致死率低。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射频消融术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肝门阻断(Pringle法)能否提高肝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的效果。方法将24只正常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和肝门阻断射频消融组(C组),每组各8只兔。将消融电极垂直刺入肝左外叶的肝实质内1.5cm,展开子针1.0cm。治疗温度90℃,消融时间4分钟。各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及2.0cm范围内放射状取材,行HE染色和NADH细胞活力染色。术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肝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和C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和2.0cm范围内,肝细胞完全凝固坏死的例数分别为8、2、0和8、7、0(P<0.05)。术后各组肝功能有轻度且可逆的损害。结论肝门阻断可有效扩大肝脏消融范围,但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肝脏 病理学 肝功能
  • 简介:吴承教授,男,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历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现任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常务编委,"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和"国际疼痛研究会"会员,中华

  • 标签: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山东大学 器官移植 三叉神经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已证实RFA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价值,常用于伴有症状或影响颈部美观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复发性甲状腺癌、原发性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指南共识。文章介绍了RFA的原理、基本技术,临床应用现况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射频消融 适应证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常规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影响,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结果两组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治疗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LCl3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其与放化疗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肺癌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
  • 简介:肝癌的现代治疗仍然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诸如冷冻、微波、激光及射频等微创手术的介入,使得肝癌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由于设备及方法上的改进,已成为比较效的有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该项技术于1999年获得FAD

  • 标签: 肝癌 治疗 射频消融 适应症 禁忌症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74例原发性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患者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cm31个,3~5cm56个,〉5cm9个)134次RFA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观察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88例共134次RFA治疗中除1例患者因术中癫痫发作而中断手术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治疗。术中并发血气胸8例,咳嗽、痰中带血12例次,胸痛6例次;术后有24例次患者体温37.5℃~39.5℃。上述并发症经止血、控制感染、胸腔穿刺置管排气、排液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支持和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RFA治疗的顺利实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射频消融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狭窄梗阻的疗效。方法:对37例3、4级狭窄梗阻的食管癌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结果: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达94.6%,不良反应是持续恶心、剧烈会厌反射、胸前区灼热痛、上腹部胀痛。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3、4级食管癌在缓解梗阻和解决进食方面近期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标签: 内镜 射频治疗 食管癌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内温热化疗并容式射频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我科收治晚期胰腺癌11例,男8例,女3例。胰头癌8例,胰体尾癌3例,其中腺癌10例,囊腺癌1例。所有病人经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腹腔干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对胰体尾癌将导管插入脾动脉,留置并固定导管。将化疗药加热至43℃,进行动脉内热化疗,同时外施加容式射频热疗(预置温度43℃),共维持60min。间隔1—2mo重复治疗。介入治疗1—2mo,复查肿瘤标志物上腹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同时评价病人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benefitresponse,CBR)。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共接受21个疗程的介入性热化疗技术并容式射频热疗,其中1个疗程3例,2疗程6例,3个疗程2例,平均1.9个疗程。近期有效率54.5%,无1例肿瘤进展。3mo后,血肿瘤标志物CA199,CEA,以及胰腺癌相关抗原CA242检测均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受益率81.8%。结论介入性热化疗同时并以深部透热治疗不能手术根治的中晚期胰腺癌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 标签: 动脉 温热化疗 射频热疗 治疗 胰腺癌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 彩超引导 原发性肝癌 射频毁损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射频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的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路的理念,设计幕下小脑上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幕下小脑上外侧锁孔手术入路: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的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的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的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上静脉、Meckel腔。小脑上动脉的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的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幕下小脑上外侧锁孔入路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上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的清晰显露。该入路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锁孔入路 中脑 显微解剖
  • 简介:目的比较微波与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的制热效应,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2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根据数据随机法分成微波组与射频组2组,每组10个股骨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加热凝固。加热功率为60w,加热时长为300s,旁开加热点5、10、15mm测温,比较两种热疗技术的凝固范围和形状以及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0W·3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37.1±3.2mm,28.3±2.5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横径分别为21.3±1.6mm,19.8±1.4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微波消融后出现明显的炭化带,凝固区及充血带分布,射频消融后仅可观察到明显的凝固区。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微波和射频的中心温度分别为126.2±1.51℃,100.2±0.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旁开10mm处温度分别为91.5±3.7℃,58.3±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各测温点分别在210s与255s内达到稳态,二者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微波消融中心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射频消融中心温度不超过100℃。结论微波和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中心温度和旁开10mm处温度,微波显著高于射频。微波较射频热场温度高,凝固范围大,在较大骨肿瘤的治疗中宜选用微波,射频消融较微波有更好的温控性。了解各自的制热特性有利于两种技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微波 脉冲射频术 股骨 骨骺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双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min(42.0~70.0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min(35.0~60.0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d(Q1,92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d(Q1,82d;Q3,161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d(Q1,100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d(Q1,96d;Q3,171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支架 恶性胆管梗阻 双极射频
  • 简介:目前肿瘤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鉴别良恶性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以激光镊子曼光谱鉴别肿瘤良恶性的物理诊断方法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研究的又一热门课题,虽然该技术被广泛用于胃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至今在临床上尚无法单独作为癌细胞检测的依据,关键原因是尚未找到癌细胞真正的特征性荧光峰。激光镊子曼光谱诊断肿瘤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激光镊子曼光谱在肿瘤诊断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拉曼光谱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激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舍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米夫定治疗,并持续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历史对照组40例患者未接受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BV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濑活率:历史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仅为10%;化疗后肝炎的发生率:历史对照组为55%,治疗组为16.7%;历史对照组22.5%延迟化疗,12.5%中断化疗,死亡率5%;治疗组仅3.3%延迟化疗,无中断化疗或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米夫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濑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毙的发生率和化疗延迟或中断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及符合受试标准的中晚期HCC患者17例,行TACE治疗,术后口服索非尼,400mg/次,每日2次,每4~6周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无部分缓解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的12例患者中,共10例获得疾病稳定。观察时间内的患者总体存活率为76.5%。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3%,经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获得明显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好,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